學者指非人住 與坐監無分別<br>房署諗縮數建超細公屋捱轟

學者指非人住 與坐監無分別
房署諗縮數建超細公屋捱轟

【本報訊】房屋署早前宣布,日後新落成的公屋一至二人單位面積,會由十八平方米大幅縮減至十四平方米,租客因居住面積減少而可少交兩成租金。不過,有學者批評房署新設計的細單位「唔啱人住」,居民活在狹小的單位內「同坐監冇分別」,他們也無法在家進行正常的社交生活,建議房署放棄新設計。 記者:馮永堅

「黃竹坑邨單身、二人長者組」昨舉行記者會,討論房署日後興建面積較細單位對長者的影響。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副教授郭恩慈在會上批評,十四平方米的單位太細,長者根本沒有空間過正常生活,「想搵朋友打麻雀都冇地方,只係有瓦遮頭,咁同坐監冇乜分別。」她指,房署興建蚊型單位目的只是想減低建築成本,而非房署早前表示為減輕租戶租金負擔。
地景設計師伍捷恆表示,日後新落成的一至二人單位扣除廚、廁面積後,估計起居間實際面積只有約九平方米,居民若在起居間擺放床鋪家具,相信他們在家中轉身也會很困難。他說,住在蚊型單位的居民可能要改用吊櫃擺放衣物,擔心長者要「擒上擒落」攞衫,偶一不慎會跌傷。
出席記者會的劉婆婆稱,房署應考慮具體減租政策,而非透過興建此類蚊型公屋減輕市民負擔。她稱,寧願每天吃鹹魚青菜慳錢捱貴租,也不願意搬到蚊型單位居住。

縮至十四平方米

房署發言人昨回應稱,一至二人新單位設計只屬建議階段,目前仍未落實,會小心聆聽各方面的意見。房署副署長馮宜萱早前表示,日後興建公屋時會引入新設計,包括縮減一至二人單位面積至十四平方米,廚房木門改為膠摺門及增設晾衫平台。她強調,新設計單位面積雖減少,但起居間面積會較四正,租金亦會便宜兩成。新設計單位最快在二○一○年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