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控(005)的精英管理方式,在全球銀行業可謂獨一無二,尤其在JP摩根和大通兩家銀行已成為歷史的此刻。除了在香港和亞洲擁有特許經營權外,滙控真正的金礦在於中東及循環不息的油元。
全球投資者慣於視滙控為一家亞洲企業,因而不少人會忽略了滙控的中東市場網絡和與油元的關係。
最近我一直在想着滙控這隻股票,原因有數個。首先,除了花旗集團外,滙控是唯一典型的全球性銀行。80年代前主席浦偉士所想像的三腳巨人已夢想成真。現時該行有1/3收入來自歐洲,1/3得自美國,其餘則是太平洋周邊國家,這意味着滙控有足夠能力抵禦地區性衰退及信貸緊縮衝擊,亦可倍加受惠於全球經濟增長。
第二、我實在想不出其他可以不斷透過跨洲策略性收購來壯大銀行業務的例子,甚至花旗集團也不能。滙控透過買入詹金寶和SamuelMontagu,得以在投資銀行和證券業佔一席位;透過EdmondSafra'sRepublicBank進軍私人銀行業務。在歐元區,滙控擁有法國信貸商業銀行CCF、消費者信貸業務有HouseholdInternational(HI)、在英國本土則透過收購米特蘭銀行,奠定其零售銀行業務基礎;而在紐約州,購入海豐銀行後,分行網絡較花旗和大通更多。
中東市場是金礦
當年油價跌至每桶10至20美元之間時,花旗集團、美國銀行和巴克萊銀行紛紛自波斯灣撤走,但滙控反其道而大舉投資,如今油價升上每桶70美元,中東亦成為人盡皆知的金礦。
第三、滙控在新興市場的增長潛力值得憧憬。龐約翰是全球最出色的銀行策略家,這從其收購往績便可見一斑。滙控已入股交通銀行(3328)和擁有2500萬客戶的平安保險(2318),在香港亦全資擁有主攻零售業務的恒生銀行(011)。
金磚四國潛藏厚
滙控已宣布成為首家在中國取得人民幣銀行同業買賣牌照的外資銀行。此外,它剛買入了17%越南銀行的股權,而越南是被視為前景秀麗的新興市場國家。在印度,它亦擁有UTI銀行的股份。它同時擁有百慕達銀行此家全球銀行界的對沖基金巨人,並在巴西、俄羅斯、波蘭、匈牙利和斯里蘭卡等國家的消費信貸業務搶佔了灘頭堡。
許多人對滙控動用148億美元收購HI不以為然,認為滙控買了貴貨。但這宗交易與當年買米特蘭銀行一樣,是成功之作,因為交易後滙控的美國資產倍增至2000億美元,亦帶來了差不多5000萬名新客戶,讓滙控晉身全球消費者信貸業務的巨擘。
第四、巴西、俄羅斯、中國和印度等「金磚四國」,現時各佔滙控稅前盈利1%左右,高盛已預期此四國乃全球金融的侏儒妖怪,在新世紀的銀行業務可望成為最豐碩的果實。我今日立此存照──滙控未來將會買入十數家內地銀行,並在巴西、俄羅斯和印度各買入一家大型銀行,屆時我們再看看這間全球首家市值衝破萬億美元的銀行,PE估值是否仍低至只有11倍。
第五、滙控的私人銀行業務已漸趨穩定。這個業務高達2500億美元的市場,可以為滙控的盈利作出4%的貢獻。滙控的卓越理財客戶,質素不遜花旗集團的財富管理(CitiGold),但滙控仍需擴大其在維也納、新加坡、香港或杜拜的私人銀行規模。
最後,為何滙控的估值會那麼便宜?11倍的預期PE,加上4.5%的股息率,市帳率約為1.7倍左右。答案可能在平坦的孳息曲線中找到。不過,當聯儲局加息周期完結之時,情況便會改變,估計滙控的預期PE可回升至16倍。
因此,除了投資於黃金外,把錢從滙豐銀行提取出來,再長線投資於此家全球性的本土銀行集團,是較合情理的投資策略。
[email protected]
﹙本欄隔周逢周一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