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三聯生活周刊》採訪了南北十八位食客,請他們大談「食經」。這十八位元食客中,我有幸認識三位元:王世襄、沈昌文和沈宏非,最熟的是沈昌文,採訪記的題目叫〈革命就是請客吃飯〉,那麼可以說,我已追隨老沈革命多年。
老沈從《讀書》主編卸任已經十年,本該悠遊林下頤養天年,但他依然活躍在各種場合,主要是餐桌上,用他的話來說,就是還在用堅強的胃繼續為黨工作。有時革命任務重,一天要吃四、五頓飯,沒有堅強的胃確實不行。我跟他做「學徒」的時候,他告誡說,當編輯最主要的本領是同作者搞好關係、建立感情,而要打動作者之心的捷徑就是先打動他的胃。大概文化人都好吃吧。這一招其實並非老沈發明,我看以前的報人編輯,也都是在餐桌上決定大事方針的。但老沈把這失傳的絕招重新發揚光大了,以前他編《讀書》的時候,每月組織一次「服務日」,把作者請到一起聊天,然後吃一頓。他不僅請作者到餐館吃飯,還在自己辦公室做菜請客。老沈是寧波人,喜歡吃臭的鹹的東西,有一陣他的部下抱怨說辦公室裏整天散發着臭襪子的味道。
老沈在當編輯的時候,常用做菜來比喻做編輯,編輯就是烹文煮字,編雜誌就像安排一桌菜,如何搭配,哪個頭條哪個壓軸都得講究;現在他不當編輯了,常用做編輯來比喻請客吃飯,你要知道客人的口味,要像熟悉作者的一樣瞭解客人。老沈有一個電腦掌中寶,裏面有北京上海幾百家餐館的地址電話,可能還有最拿手的菜名。從我追隨老沈革命多年的經驗看,老沈雖然也好吃,但他醉翁之意不在酒,真正的樂趣在組織人吃飯,他最善於把相關的或不搭界的人湊在一起,找到一家人人稱讚的飯館,肴核既盡,杯盆狼藉,客人滿足,老沈也就躊躇滿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