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走在指數之前」確是重要的市場智慧,用於主要指數及大藍籌有極可靠的參考價值,道理不難理解,要推高股價與指數,無財不行,而買賣大藍籌推高指數及股價者,以基金及機構投資者為主,買盤動力大增,指數及股價自然會存在上升空間。
然而,這個市場智慧不能完全套用於二三線股,因為二三線股的炒作模式與大藍籌有別,股價多由「內幕消息」配合莊家活動炒上,很多時更是單靠「傳聞」,再以莊家活動炒上,其目的不外是高位派發獲利,又或輔助有關公司或人士配股集資。這些股份普遍的特徵是,平時成交並不活躍,但炒浪開展時成交會大增,在初起步時,成交配合推高股價,參與炒賣的散戶獲利機會大而風險較小。不過,當成交進一步大增時,便不能以「成交走在指數之前」作參考,這時投資者要想的是,成交大技術走勢佳,誰願沽出股票?平時成交稀疏,現時成交多得很,即使計及短炒的成交,成交淨數仍是很大,誰有這麼多的股份可以出售?答案已很明顯。
簡單而言,二三線股剛炒上而成交增,跟炒無妨,但若見成交急增,卻是要考慮離場的時候了。
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