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特拉的名單》、《迷失世界》、《雷霆救兵》、《A.I.人工智能》、《未來報告》、《捉智雙雄》、《機場客運站》、《強戰世界》——列舉以上八部電影(依時間序),當然不是為了介紹本片的導演,而是想讓你感受一下史提芬史匹堡的轉變——請問閣下認為以上哪部電影最好看?
你的答案應該不會是《迷》、《A.I.》、《未》與《強》,對不對?這證明了甚麼?人在不同領域的創作能力會隨着閱歷而轉移,曾經是科幻片巨匠的史匹堡,現在最擅長的,是拍攝人性化的寫實電影。所以,假如你問我對《奪寶奇兵4》的期望高不高,我會答不比《慕尼黑》高。
期望過高,會令一部好看的電影變得不好看,然而《慕尼黑》沒有教我失望。史匹堡將一宗嚴肅的流血政治事件,巧妙地拍攝成為一部緊湊、富娛樂性,亦發人深省的電影。
這類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歷史背景複雜的電影,通常會以數段文字作序,但本片沒有。文字並非電影的語言,高手可以在不拖慢情節發展下將背景清楚交代。電影開首以快速的剪接,插入當時的電視新聞片段,像真地闡述了巴勒斯坦與以色列的衝突、發生在1972年德國慕尼黑的屠殺人質事件。電影的張力在瞬息間建立了,緊接是將為人父的男主角被捲入漩渦。以眼還眼,一連串以色列秘密特務的報仇行動展開,一個個懷疑涉案的巴勒斯坦人相繼倒下,男主角與四位拍檔在行刺過程中思想不斷改變,從手騰腳震到手起刀落,從高呼愛國到不知道自己在做甚麼,從歸罪他人到自疚,「冤冤相報何時了」,是本片想要帶出的中心思想。
為了凸顯以暴易暴的不智,史匹堡在片中處處營造荒謬感:讓拆彈專家成了製彈專家;讓以、巴恐怖分子住進同一所安全屋,雙方稚氣地爭聽收音機;將屠殺與性愛場面作平行剪接。提到由《教父》發揚光大的平行剪接技巧,不得不讚導演對男主角「割床褥、拆電器」一幕的處理,要是欠缺了另一成員被炸死的畫面,這場為了表達男主角惶恐不安的戲將會太刻意,迹近無中生有。最後,讓男主角活着是明智之舉,因為活在恐懼之中,比死更難受。
在911慘劇發生、美國報復性攻打伊拉克後開拍此片別具意義,史匹堡在電影中盡量表現政治中立,亦做到了。儘管如此,電影題材仍難免敏感,不知道史匹堡有否擔心自身的人生安全。拍攝本片,的確需要不少勇氣。
《慕尼黑》(Munich)
導演:史提芬史匹堡(StevenSpielberg)
演員:艾力班納(EricBana)、丹尼爾基格(DanielCraig)
阿童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