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老酒 - 劉致新(《酒經月刊》總編輯)

飲老酒 - 劉致新(《酒經月刊》總編輯)

飲好酒要耐性,只因好酒都要陳年,才顯出更豐富的香味。所以,懂得欣賞葡萄酒也是一種教養,是要浸出來的。
只要浸得其法,是不必像曹丕說的,三代富貴始知飲食。如果師承得人,三五年應該就可入門,練習是很重要的。
新春台北友人約春茗(也許該寫為「春酩」,因為飲的是酒,不是茶),更傳來酒單,囑代為配菜。配菜不必我傷腦筋了,因為吃的是台北新名店LaPetiteCuisine,大廚都來自新加坡,看見酒單馬上親自設計了一張菜單,一看便知精於此道。
老酒卻需要好好伺候,1945、1962、1983、1989、1990這些老和半老酒,各要因其陳年程度,或在飲用前即開即飲,或提前半日換瓶呼吸。當然,好酒都應該在一、兩日前送到餐廳靜置站立,讓沉澱降落瓶底。如果飲前心血來潮急就章,酒窖取出馬上開瓶,效果往往不理想。

對經典老酒,我們應該尊重多一點,才有更佳享受;否則就落得煮鶴焚琴之譏。
那一晚飲的酒,名氣最大的是1945的Mouton(茂同),但最難得的,卻要算1962年HenriJayer的Richebourg。
1945茂同名氣大,當年天氣極理想,好像上天也示意人間慶祝二次大戰結束。
十年前,這瓶酒在倫敦拍賣價已高達五萬港元,不過,近年價錢只是持平,沒有大幅上漲。論酒,還是只開始成熟,可以再陳年50年。
可惜當日一瓶,狀態卻不理想,瓶中的酒已下降到瓶頸中部,很危險的水平,朋友決定在最後才開瓶,一開就換瓶奉客,可惜那酒的確已經明顯氧化,雖然仍有相當好的甜度,卻始終過份衰老。
62年的Richebourg卻是罕有的精彩。一得一失,飲老酒就是這樣的無常了,洩氣嗎?不!因為有更好的理由,下次再開一瓶45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