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話,是《心經》的重心。
色,就是可以用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感知的「有」;「有」,相對於「空」而存在,相即,但不相離,相互依存,是一體的兩面。對佛說的「空」,我頗有體會。
一隻碗,裏頭沒東西,我們說:「這隻碗,是空的。」盛了水,就不「空」了,就「有」了。我們去買碗,不會買一隻實心的「碗」,會買用陶泥造的空碗;陶泥,有形有色,卻產生了碗的空,這就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就是「空有不二」。一間屋,才裝修好,家具沒搬進去,我們說:「這間屋,是空的。」換言之:這是一間「吉屋」。在廳心擱一隻空碗,這間屋,又不空了;或者,不吉了。一塊地,只有雜草,我們說:「這塊地,是空的。」空地有了空屋,也不空了;其實,這塊地,移到撒哈拉沙漠,也不空,是周圍密集的高樓,讓這塊地現出「空相」而已。
空,不是真空;有,自然也不是實有;空和有,不斷流轉,時刻更替。這一剎那,你「有」男朋友;下一剎那,就沒有了。如果你不是「賣賸蔗」或者「籮底橙」,這時候,空洞洞的你,有如無底深潭,可以廣納百川,就像一隻空碗,一間空屋,一塊空地……恭喜你,這正是你包羅萬有的良機!當然,有,忽然成空,你會覺得痛苦;然而,你有沒有想過:在「有」之前,在這頭王八烏龜說永遠愛你之前,你是怎樣的「空」?你沒空,他怎麼乘虛而入?空有不二;苦樂,也不二;世上,沒有只樂不苦的愛情。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空有,生滅,垢淨,增減,以至苦樂,都是相依相連的,都是流轉變幻的,都是虛無飄渺的;所以,要遠離妄想,分別,執着。
人有生老病死,有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種種苦處;我在營業,也在造孽,不能成佛;成佛,就是無明去盡,大慈大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