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魔裝門面善待猶太人

希魔裝門面善待猶太人

自一八九六年第一屆現代奧運在希臘舉行以來,在斷斷續續二十八次奧運會上,除了運動員服食禁藥、裁判偏頗之外,各國之間因政治、歷史或種族等問題引發的奧運醜聞可謂層出不窮。
回顧奧運百餘年歷史,最血腥的一幕發生在一九七二年德國慕尼黑奧運會。
當屆奧運期間,八名巴勒斯坦「黑色九月」組織的恐怖分子,為求釋放被以色列關押的政治犯,闖入奧運村,並槍殺了十一名以色列選手及職員,令舉世震驚。
最令奧運蒙羞的要屬一九三六年的柏林奧運會了。由於納粹當局的排斥和歧視猶太人的政策激起國際的批評。

拒與黑人運動員握手

為改善國際形象,在奧運會前夕,希特拉下令拆除德國各地的反猶太標語,並允許猶太裔選手加入德國代表隊。但出於其日耳曼民族的「優越感」,希特拉仍拒絕與連奪四面金牌的美國黑人選手歐文斯(JesseOwens)握手,引起連串風波。
一九八○年莫斯科奧運前夕,前蘇聯不理國際反對出兵阿富汗,導致是次奧運會被美英為首的六十個國家或地區杯葛。四年後,蘇聯共產陣營亦杯葛美國洛杉磯奧運,以示報復。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