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旺角及銅鑼灣的行人專用區店舖林立,每逢假日例必擠滿遊人逛街購物,但原來舉頭一望,大部份五光十色的招牌、活動式招牌及外牆電視螢幕都是僭建物,有下塌危險。為讓市民可安全地逛街,屋宇署今年將主動巡察及清拆行人專用區內的僭建招牌,所有未獲批招牌將「冇得留低」。 記者:馮永堅
全港現時有十處地方,如旺角、尖沙嘴、銅鑼灣、中環及赤柱等地,在每日指定時間或公眾假期會列為行人專用區,方便市民。不過,很多店舖為增加生意,在未獲屋宇署批准下私自安裝招牌吸引顧客。單在旺角西洋菜南街、奶路臣街及通菜街的行人專用區,估計就有逾千個各式各樣招牌及外牆電視螢幕懸掛在半空。
主動派員拍攝監察
新任屋宇署署長張孝威昨與傳媒茶敍時稱,行人專用區帶旺了零售市道,但也引出了僭建招牌及外牆電視螢幕的問題。雖然暫未有關於行人專用區內僭建招牌及外牆電視螢幕的數目,但相信為數不少,「起碼都有六、七成係僭建」。
張孝威說,過往多數依靠市民投訴才會清拆這些僭建物,但該署職員今年起將會主動出擊,每隔一、兩個月會到行人專用區進行拍攝監察,以防有人「偷雞」安裝。
面積達三十平方米或以上的僭建招牌,會被優先清拆,油尖旺區的行人專用區現有一百五十個此類招牌。
強調未有即時危險
此外,一些活動式招牌及外牆電視螢幕,也必須有當局批准才可安裝。該署暫未定下每年清拆僭建招牌數目,但強調現時所有僭建招牌及外牆電視螢幕沒有即時危險。
油尖旺區議會主席陳文佑說,旺角行人專用區僭建招牌隨處可見,擔心遲早發生招牌壓傷途人事件,所以歡迎屋宇署清拆僭建招牌。
此外,屋宇署去年向將石屎外牆改裝為玻璃外牆的樓上舖,發出逾百勸喻信,要求業主找合資格的工程師檢驗玻璃外牆的穩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