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公司不等如好股票,明星股天使折翼,墮落凡間,其中一個常見理由是估值太高,表現只要稍遜預期,股價便大打折扣。最新鮮熱辣的例子,自然是創科(669)。
當作馬後炮也好,當日要閃避並非太難,買創科,倒不如買HomeDepot,銷售網絡的增值能力,遠比自家品牌製造商更強,而HomeDepot的估值卻比創科為低。當然追溯至更前,HomeDepot的股價是沒有創科那一種爆發力,不過對於已失先機的投資者,在高位還要期望創科股價一爆再爆,是有點不切實際。
前車可鑑,另一個例子是李寧(2331)和Nike的比較。不太熟悉李寧,亦不是看扁,但單從表面數據,以及常識判斷,一定是買Nike,不買李寧。NikePE不足20倍,李寧幾十倍,細公司增長快,多數是市場一廂情願的想法。
體育節目是最容易全球一體化的娛樂,有線電視的發展,會加速這個一體化的過程。幾年之後,沒有太多人會理會中超或者CBA,大家只會沉迷英超、NBA。
張張王牌兼股價5折
體育用品推廣,和球星是息息相關,打品牌,重點不是品質,而是攻佔顧客的心靈,最緊要是夠潮。李寧手上的外國明星,只是一個沒有甚麼星味的三分射手迪文鍾斯,和人家手上張張王牌,差距甚遠。一向相信,每一種產品的頭兩位,和之後的一班跟隨者已是差天共地。adidas和Reebok合併,加上Nike,未必再容得下第三者。
這種外國公司,一樣有中國概念,甚至可以說是有亞洲概念,大家總不會以為李寧可以攻入印度吧。長遠而言,冒牌貨不會是大問題,正如香港,當市場趨向成熟,問題便逐漸解決。
同樣價錢,買一件李寧運動裝抑或Nike,可能還是見仁見智。但Nike股票是李寧的5折,筆者會毫不考慮買外國貨,不錯炒味遠遠不及,價值投資重視的卻是盈利。
黃國英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黃國英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文所提及之上市法團,作者及其有聯繫者目前並無擁有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