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好,香港好 - 陶傑

印度好,香港好 - 陶傑

歐美輿論吹捧印度,志在避免資金過份集中中國,西方資金紛紛湧向印度,尤其是許多高科技廠,漸捨大陸而取印度。以經促政,美國與印度建立更緊密的軍事合作,日本也參與拉攏,台灣當然也「收到風」,政府近日紛紛呼籲台商勿沉迷打進中國,應該把一些雞蛋,分放在印度另一隻籃子。
印度行情看漲,自然是大好事,因為這就表示有新的市場、新的趨勢、新的商機。香港人對政治沒有興趣,美國如何用印度來圍堵中國,道理太過深奧難解,印度走紅,且看對於香港,有何發財搵錢的千載良機。
首先自然是印度的股票了。大量高科技資金湧至,除了印度高科技股最值得買進,其他各種相關企業更應看好。例如:美國與印度加強軍事合作,印度的國防軍事企業必定是未來十年發展之重點,印度有一家管理企業「施遙士」(CYIOS),十年來獨家協助印度國防部的行政管理,今日股價約為美金一元左右,近幾周已升了四成,估計短期內可望見一元九毫,長期可望高達四元半。

歐美資金湧入印度,大量歐美精英人才亦必大軍掩至。「鬼佬」喜嗜啤酒、咖啡、紅茶,印度信奉印度教,不禁酒類,印度有一家「火山飲料廠」(FireMountainBeverage),現時股價約六毫,長期可望暴升一倍,亦為值得低入長追的可靠股。
除了股票,尚有地產。印度孟買有「南亞上海」之稱,因曾長期受英國殖民地領導,基建硬件有規模,人口稠密,貧富極度懸殊。本港地產商,可以仿效幾年前進軍上海的豪氣,由今日起進軍印度孟買,收購孟買的黃金地段,拆樓起屋,發展類似「IFC」等商廈和豪宅。
唯一的不利因素,是印度政府甚為戀英,殖民地舊建築,打死他也不肯拆。因此本港地產商要認清地點,只宜向貧民窟埋手,只要找到一根當地「盲公竹」,打通政府關節,即可進行圈地,三年五載,必有遍地黃金。
香港與印度遙隔千里,人生路不熟怎麼辦?特區政府拓展商機,自然有不可推卸之責,可由特首曾蔭權率領一個「印度商機考察團」,繼「大西北考察團」無聲無臭,不了了之之後,東山再起,再為特區工商界指明新的發財方向,如由本港印度富商夏利里拉任副團長更佳。印度經濟崛起,必再帶動香港興旺,正是:印度好,香港好,香港好,印度又更好。只要煲呔「醒目」,香港想窮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