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著名的互聯網公司雅虎昨日被揭發向北京當局提供資料,令一名內地異見網民被判囚八年。這是雅虎繼去年九月向當局提供資料,令內地記者師濤被捕之後,再一次與當局合作,令其用戶入獄,也是近期多間網絡公司為進入內地市場而向北京當局低頭的最新個案。與此同時,北京再度傳來《公益時報》新聞部主編陳杰人因報道新聞而遭免職的消息。我們在為互聯網巨擘的見利忘義行為齒冷的同時,也為內地的敢言同行所受的整肅深感悲哀,同時,更對中宣部壓抑言論自由的行為表示強烈的憤慨。
中宣部手段變本加厲
國際互聯網公司進入內地市場,應該是有利於內地資訊傳播自由的福音,而不應是言論自由的噩耗。包括雅虎、微軟和Google等在內的這些公司,在進入內地市場時,以遵守當地法律為藉口,拋棄了人類社會普遍遵從的基本價值觀,已經引起了全球有識之士的批評抨擊,對他們的商譽已經造成了無形的損害。
如果說,這些公司迫於壓力而對資訊作出過濾審查是懦弱和見利忘義的表現,那麼,他們向當局提供用戶資料,令其身陷囹圄,則已經是為虎作倀,助紂為虐,喪失了基本的道德準則。
作為中共輿論警察的中宣部,其對言論自由的打壓近年有變本加厲之勢。人們還記得,當沙士(SARS)肆虐神州大地時,除了衞生部和北京市政府,隱瞞疫情的另一最大元兇就是中宣部。去年以來,中宣部似乎不再滿足於下禁令,設禁區,而是對大膽敢言的媒體和傳媒人動輒撤職免職,從《新京報》的楊斌,到《冰點》的李大同,再到《公益時報》的陳杰人。這個冬天對內地的敢言同行來說,似乎格外寒冷。我們不禁要問:在胡溫一再宣稱建設「和諧社會」的今天,中宣部的所作所為,是有利和諧,還是破壞和諧?在二十一世紀,靠撤職整肅,封不住千萬內地傳媒人的口;憑三萬網絡警察和幾大互聯網公司的卑躬屈膝,也禁錮不了億萬人民的心。春天已經來了,為甚麼要讓人造的冬天凍死百花?
李平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