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5報》的電子版www.a45.hk有評語留言服務,我不時會查看最新的訊息,有時也湊趣加入討論。我發現一個現象,就是對於本港的人物訪問及議題的反應較多,但香港以外的人與事就比較冷淡。例如南韓工運領袖郭魯忠及台北市長、國民黨主席馬英九這兩個訪問,雖然對於了解香港發生的事及中國前途有明顯的意義,但作回應的讀者卻很少,而十二月號關注組組黨則得到最多回應。
編委必須留心讀者的興趣和要求,這是理所當然的。人總是關心身邊的事多於遙遠的事,這是意料中事。然而我還是不禁感到有點遺憾,因為香港的成功,有賴香港人的對外視野和連繫。在商業上,我們要了解世界潮流、方向和需要,無論在商品上和服務上,這樣才能設計出受歡迎的產品,賺取利潤和建立聲譽。在社會文化和政治上,我們要擔當的角色是提供一個理想的環境,推廣交流和溝通,令到無論來自大陸、台灣或歐美、亞洲其他地區以至世界任何一處的人,在香港都感到舒坦自然,賓至如歸。多元化的文化不只是一句口號,而是有實際需要,是我們賴以生存的重要條件。
所以香港人不能單要別人注意及關心香港,我們必須先要注意他人,對香港以外的事提高興趣和認識,才會真正不斷進步而不致落後。知識的玄妙,就是越知得多就越容易增加知識,今天永遠是最佳的起點。
(鳴謝:收到讀者胡女士的捐款,十分感謝和欣慰,我們歡迎直接取報,節省郵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