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惠敏 文化評論員
美國的雅虎、微軟、古狗(Google)最近在中國相繼「失節」,為了商業利益臣服於中共的淫威,的確令人十分困擾。美國國會議員對此雖然大加撻伐,但對中國政府和這些網絡公司來說,恐怕都起不了甚麼作用。
互聯網現在已是全球經濟一個不可或缺的部份,對所有社會來說都是重要的傳播媒介。互聯網所代表的資訊革命,最初的誕生地是美國國防部。本來是為了應付美國境內緊急情況的內聯網,由於是軍事需要,自然具有內在的控制與支配性質。
這個工具後來「由軍轉民」,擴大成為國際性的互聯網,向全世界提供,一方面是着眼於電郵傳播、商品買賣和金融交易等用途,同時也考慮到這種資訊傳播工具,對政治自由和民主的推廣也有重大功用。曾經參與決策的美國前副總統戈爾,就曾樂觀地表示,互聯網將帶來新的雅典時代的民主。可是現在雅典時代尚未來臨,雅虎就已經先投降了。
民主化「虛擬」了
互聯網對中國的自由開放,無疑是有貢獻的。但在節骨眼的地方,只要中共當局感到權力可能受到威脅或挑戰,就會啟動控制機能,網絡也立刻回復到「工具理性」的原形,絲毫不存有任何想像的空間。
目前的情況是,專制國家能夠選擇性地利用網絡的好處,同時又毋須在政治上付出代價。當初所謂網絡帶來「民主化」的假想,似乎就和網絡的特徵一樣,都是「虛擬」的了。
可是在這條電子高速公路上,難道就沒有突破封鎖的辦法嗎?
高速公路是由美國一手創立的。登記、管理、維持所有網址的工作,又是由美國商業部在加州設立的非營利組織ICANN(InternetCorporationforAssignedNamesandNumbers)進行,商業部從未干預其運作。任憑世界各國設定國家代號,登記網址,基本上是來者不拒的。
制裁說易行難
因此,也有電腦資訊專家認為,美國提供互聯網既然是作為一種自由的媒介,則不論是商業資訊或政治資訊,都須在不受干預的自由環境中運作。使用互聯網的外國政府也應對這個前提作出承諾。如果不作承諾或不履行承諾,則最終有權決定網址存廢的ICANN,就應設法加以管束,或拒絕往來。
但問題是,這樣的制裁想法,說來容易,做起來卻困難。互聯網所傳播的各種商業金融資訊,早已將全球聯結成一個龐大複雜的網絡。網絡中的各個單元,彼此關係密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制裁別人往往會懲罰到自己,所以絕不能輕舉妄動。何況各國在網絡上設障或審查,除了黃黑問題外,也可援引文化特徵或族群習俗等理由,作為依據,把明顯的政治干預問題,化解為文化族群宗教論述,教人莫可奈何。這是外在的反監控無法落實的原因。
政府必須覺悟
中共專制下的網民只有靠自力救濟來反監控,靠轉彎抹角、指桑罵槐、正話反說,來躲避網絡警察。用化名、密碼、代理網站來騙過監控系統。但最終仍需政府自己覺悟到,浪費了大量公帑(二十多萬網絡警察)的監控工作和所得的成果相比,是不合乎成本效益的。有此覺悟,才能不再枉費心力,才能鬆綁,讓互聯網這個傳播利器,成為媒體的生力軍,發揮監督政府的積極功能。
結構性的貪腐問題只有靠自由媒體的揭發、監督,才能解決。這已是大陸人民的共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