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市場猜測,今日恒指服務公司將宣布更換恒指成份股事宜,當中最令投資者關注的,可能並非哪隻藍籌股將會更換,反而是建行(939)會否一如市場預期般,晉身恒生H股指數成份股之列。
由於建行的市值頗為龐大,同時是以全流通股形式上市,因此,即使恒生H股指數已改為限定個別成份股比重上限為15%,建行一旦加入H股指數,其影響力亦不容忽視。
正如昨日本欄指出,相信現時市場FollowH股指數的資金,遠不及MSCI中國指數般龐大。同時,在去年11月,建行已被納入MSCI中國指數,而機構投資者需要因H指更換成份股而吸納的股數亦不會太高,故此,近期純因預期建行將加入恒生H股指數而預早偷步吸納的資金,照理應不會太多。
但何以近期建行的成交如此龐大,正如昨日的交投高達28億港元,箇中原因,應該不是炒建行加入H股指數「咁簡單」,莫非……!
據報道,中國石化(386)計劃一次過私有化旗下4間A股公司──揚子石化、齊魯石化、中原油氣及勝利油田大明,此乃中石化繼2004年私有化北京燕化及2005年私有化鎮海煉化後,另一次重大私有化行動。
此外,去年10月,中國石油(857)亦已私有化了吉林化工,相信石油化工等股份的私有化行動仍會陸續有來。
趁低買石化股博私有化
近年國內的大型石油石化股,將其多間子公司私有化,當中除了欲將公司整合外,據市場揣測,這亦是由於母公司欲在中央對石化政策尚未出現重大更改前,石化股的估值仍相對便宜,趁早私有化,免得日後要付出較高昂的私有化價格。
由於市場估計,中央「將會」逐步放寬容許原油價格上調,並紓緩石化及煉化(Refining)等行業的壓力,屆時這類股份的估值亦會因而大幅調高。故此,若等到那時才將旗下公司私有化,肯定要付出更高昂的代價,現時藉政策尚未更改前,速速私有化,亦不失為明智之舉。
這亦可解釋,為何近年的私有化大都集中在石化及煉油化工股,但某石油股則一直是只聞樓梯響,卻遲遲未見有任何行動,故此,還是趁調整(假若出現)買點石化股博私有化較佳。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文所提及之上市法團,作者及其有聯繫者目前並無擁有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