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娶過大禮利是代生雞

嫁娶過大禮利是代生雞

【本報訊】禽流感襲港,不但影響雞販的生意,亦令傳統用生雞來招魂及作結婚過大禮的文化,可能因新例嚴禁散養雞而絕迹。有大妗姐索性改以紅包封利是取代生雞,以保留大吉大利的意頭。

公雞奔走帶旺墳地

負責替交通意外死者進行追魂及殯儀的普渡苑老闆吳厚福表示,以往會以生公雞作「招魂雞」,進行招魂或殮葬儀式。如在意外中身亡的死者,主持人會將公雞倒吊,掛在死者的衣服上進行招魂,寓意將死者的亡魂招到公雞上,令他們可順利走進陰間。
至於進行殮葬儀式時,殯儀業界亦會帶備生公雞到下葬的地方,讓公雞四處走,以帶旺該處地方。主持人一般於儀式進行後,不會捉回生雞。他說水上人、客家及圍村人,比較習慣以這種傳統招魂,惟現時禽流感再現,業內人士亦無法買到生雞,而為安全計,亦必須暫停這種招魂方式。忠誠殯儀代表陳雄標指,招魂雞是道教、佛教慣用招魂的儀式,和合石及將軍澳墳場常見。
負責舉辦婚嫁儀式的英姐說,自禽流感爆發後,港人已不敢於婚嫁儀式中交換生雞公、雞乸,並改以利是上寫上雞代替。她說,按傳統習俗,以前娶妻的男方需自備兩對生雞公、雞乸送給女方作過大禮,女方會將其中一雙回給男方,以取「生生猛猛」的意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