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及商品價格在去年第3季出現調整,隨後在11月中相繼見底回升,至今紐約期油已由低位反彈逾兩成,而CRB綜合商品價格指數期間亦有近1成之升幅。至於環球新興股市,由年初至今,表現亦非常突出,其中MSCI拉美指數折合美元計算之升幅(截至2月6日)已達14.8%,而MSCI東歐指數同期升14.4%,新興股市上升,相信與油價及商品價格再度呈強有莫大的關連。
近幾年商品價格的升勢實始於2001年尾,當時環球經濟仍未正式踏入復甦階段,但適逢兩大新興經濟勢力中國及印度的高速增長,全球對商品及天然資源的需求因而大增。由於東歐及拉美各國均擁有豐厚的天然資源,加上大多為發展中國家,因此其經濟結構對出口資源相對倚重。
資產急升後風險增加
以巴西為例,該國一直在4種主要商品(鐵礦、油砂、咖啡及原糖)佔第一或第二大出口國之席位。此外,其股市有一半以上,約54.6%之市值(截至2006年1月底)是由能源及原材料企業組成,足以證明商品市場對其經濟及股市之影響力實在舉足輕重。至於東歐方面,單計俄羅斯已佔去了全球原油供應之11%,為非油組成員中最大之原油生產國。油價及商品價格之升勢,除了推動這兩大新興市場的股市屢創新高,亦同時帶動經濟增長,對區內各類有形資產(尤以股票為甚)估值急升。
筆者於去年12月30日本欄中提及,東歐及拉美這兩大新興市場的資產估值,已充份反映了商品價格高企的利好因素。然而,最近中東地緣局勢轉趨緊張,推高原油及貴金屬價格,令以資源類股份為主的新興市場再被追捧。在一輪急升過後,相信股市面臨調整之風險已有所增加,其中拉美地區今年的政治環境,將可能為後市發展加添另一變數。
一向以來,投資於新興市場最大之風險並非在於經濟增長或企業盈利,而是當地管治有關的政治風險。由於今年是拉美的大選年,MSCI拉美指數中7個國家有6個在今年將舉行總統或國會大選。當中值得要特別留意的,為佔去MSCI拉美指數約92%的三大成員國──巴西、墨西哥及智利的總統及國會選舉。智利為全球最大之銅產國,已於今年1月份完成第二輪總統選舉,首位女性當選為智利新總統,並承諾當選後會繼續維持現行經濟政策,料其新政府的執政將不會對當地經濟帶來衝擊。
巴西將於今年10月舉行大選,根據民意調查,現任總統支持度雖不及另一位領先候選人,但由於兩人均為右翼人士,無論選舉結果如何,相信巴西政府的政策應不會有太大變動,唯一令投資者較為擔心的是墨西哥,墨西哥將會在7月份舉行大選,由於3位主要候選人的支持度相當接近,現階段亦難以對選舉結果進行預測。
拉美大選年波動難免
除了以上3個國家,印第安區的波利維亞亦已率先在上年12月份舉行總統大選,左翼民族主義者摩拉利斯於選舉中勝出。不少海外機構投資者都擔心左翼分子的勝利,會否影響到拉美國家的投資前景或者增加未來的投資風險,不過是次選舉結果屬個別事件,並未影響到整個拉美地區,筆者相信廣泛地區性左傾的機會不大。由於印第安區國家生活水平及家庭收入均較拉美地區為低,約佔MSCI拉美指數少於3%,縱使現時這些國家(如委內瑞拉及波利維亞)受左派人士所控制,相信對經濟影響始終有限。
由於新興市場股市在過去數月已有顯著升幅,展望2006年,投資者要特別留意市場對個別選舉消息的反應,以及商品及原油價格之短期波動,對股市短期波動實在難以避免。不過,拉美各國均擁有豐厚的天然資源,商品價格強勢對區內的經濟增長、外貿盈餘,以及政府與企業的財政狀況都提供了莫大的幫助,長遠發展將維持正面。
潘國光
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Citibank環球個人銀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