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門票的價值

迪士尼門票的價值

黑楊 時事評論員

香港迪士尼樂園在農曆年初四及初五有大批持票人被拒門外。迪士尼有關方面的「危機處理」方法,是安排退錢和呼籲來客「明天請早」。對迪士尼來說,退錢就完成了責任,沒有照顧消費者的期望和感受,也沒有面對本身出售門票的方法是否有欠周詳這個問題。
如果迪士尼在年初五當天,派員到港澳碼頭去看看大批人等候到澳門的情況,它就會看到即使旅行社把即班船票賣貴一倍,仍然會有人肯付出昂貴代價,而不願意排隊等下一班船。這些人的理由很多,包括不想浪費時間,不想新春期間有「阻滯」等等。

不等於票面值

曾經聽過一個小故事,發生在美國的一個賭場:賭場有一個極受歡迎的表演,有一次因為電腦故障,售出的門票遠比座位多,很多人因此不能進場。賭場立即安排未能入席的觀眾看下一場表演,但部份持票人仍然不滿,於是賭場加送自助餐,讓等候下一場表演的觀眾先飽餐一頓。可是仍有部份人不滿意,於是賭場派出高級經理和他們個別商討,加送酒店住宿等,務求使來客滿意為止。賭場這個做法,是將賭場形象放在首位,寧可花更高的代價,也要挽回聲譽。賭場明白客人肯花錢花時間來玩樂及看表演,是對他們的支持和欣賞,這是極有價值的。所以,支持者手上的門票,價值並不是票面值那麼簡單,故此作出高於票面值的補償也是應該的。
這次在迪士尼大門外持票但不得其門而入的人,除了本地人,可能還有從國內或外國遠道而來的遊客,也可能有等了很久,才有機會一睹迪士尼樂園面目的小朋友。很多人一大早就在門外等候,希望能進樂園玩個痛快,可見遊客都認為遊迪士尼是珍貴的機會,並不只是數百元的消費項目那麼簡單。如果迪士尼套用該賭場的做法,以大手筆的補償去挽回形象,可能花費會很大,但起碼不會在新春期間鬧出這麼負面的新聞。

賠上樂園形象

這次香港迪士尼處理事件的方式,反映了它怎樣看它的門票和自己的形象的價值。反過來,香港人又怎樣看待迪士尼對香港的價值?記得當初引入迪士尼樂園時,決策者主要的想法,是為香港經濟打一支強心針,所以才有這個合作項目。如今的情況是,香港和迪士尼一起經營一盤生意,這次不愉快事件同時也令香港的形象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