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發表《中國現代化報告2006》預期,到二○五○年,即約四十五年後,內地人最低月薪將增至一萬零八十九元港幣(按目前滙率計算)。與去年中國每名城鎮居民月均收入八百四十一元相比,大幅增加逾十倍。屆時中國由發展中國家,發展成中等發達國家。有經濟分析師認為,沿海城市人口月入過萬並不難,但中西部的收入前景,仍充滿挑戰。
中科院的報告認為,中國在未來數十年,須進行兩次社會轉型,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從鄉村向城市轉型;以及由工業社會轉向知識及信息型社會。報告亦提到,將中國轉為現代化的十項建議,包括提供普及免費義務教育等。
城市人農民月入相差2倍
星展銀行高級投資策略顧問陳寶明說,由農業走去工業,再走向知識型經濟,是英美發達國家所走的路。中國過去十多年將農民吸入工業行列亦相當成功。中國有先進國家借鏡是其優勢。而中國已在逐步轉型,現時深圳等珠三角城市生產成本上漲,工廠轉攻低成本生產地,進而刺激當地走向更高增值發展。
不過,陳寶明認為,中國經濟發展愈來愈強後,未來中美及中日關係的變數亦擴大,對原油消費大國的中國來說,燃油資源都是影響將來國民收入能否有高增長的挑戰。他相信屆時沿海城市人口可達到逾萬元收入,但全國人口能否增至這個工資水平,則是未知之數,須視乎當地發展。去年,中國城市居民和農民平均月入分別是八百四十一元和二百六十一元,相差逾兩倍。
料20年內保持一成增長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陳家強認為,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相信未來二十年都可保持約一成增長,工資亦會隨經濟而調高,相信到五○年時,要達到國民月入一萬元應該不難。但須有教育政策等方面去配合。
本報記者/《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