祺娟辭工後,我們都很關心她找工作的事。一天,得到消息,她決定不再打工,自己做生意,跟朋友合夥開洗衣店。開張那天,我們自然要登門道賀,熱鬧一番。洗衣店在青衣一個屋苑的商場,離祺娟的家很近,我們想像她每天安步當車,開工收工,好生方便,感到十分羨慕。
豈料世事沒有那麼容易便當。開張前開機試洗,居然引致轉角的診所向管理處投訴,說污水從診所的渠口湧出,弄濕一地,管理處於是轉叫這位新任洗衣店老闆娘補救,但問題看來出在商戶公用的污水渠排水量不夠大,如果要洗衣店負責改建,小本經營,又哪裏來這麼大的一筆額外開支?無怪老闆娘大為頭痛。
我們聽了大感不公平,大業主既然把舖位租與人開洗衣店,自然應有足夠排水設備;如果沒有足夠設備,就應事先說明不能開洗衣店,污水渠的容量,只有大業主才清楚,難道所有租戶都要先行自己驗渠?公用設施,哪有一家負責之理?於是都大力慫恿新任老闆娘連同診所醫生,一同找大業主據理力爭。
臨時措施,就是一邊找人檢查水渠寫報告,一邊暫時減開一部機,以減低排水量,部分衣物,專程運送往一家友好洗衣店代洗。原來這一家的兩位合夥人先前在同一間銀行做中級行政管理,在新的經營政策下要天天上街拉客,苦不堪言,於是索性辭工,轉行開洗衣店。我忽然想到一個主意,建議祺娟開個專欄撰寫《小商戶日誌》,她妙筆生花,定能反映香港人謀生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