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地帶:避免吃海魚頭部防中毒

健康地帶:避免吃海魚頭部防中毒

自從發生淡水魚含有致癌物質孔雀石綠事件後,常常聽到身邊的朋友表示因害怕進食淡水魚而紛紛改吃海魚;但事實上,海魚也有其潛在危機,因此同樣要加倍小心。倘若進食了含有雪卡毒素的海魚,就會引致「肌肉毒魚類中毒」。

愈重愈大毒素愈高

雪卡毒素源於一些有毒海藻(雙鞭毛藻),這種海洋微生物會依附在死去的珊瑚礁和海藻上生長。透過食物鏈,毒素會經由細魚吃海藻,大魚吃細魚層層累積,所以愈重愈大的海魚含毒素愈高。雪卡毒素不會被高溫分解,並多積聚於魚頭、魚皮、魚內臟及魚卵內。此外,聚居於珊瑚礁一帶的海魚,如杉斑、老虎斑、老鼠斑、蘇眉、東星斑等海斑類,含有此毒素的風險較高。如進食含雪卡毒素的海魚,數小時後會出現腸胃或神經系統不適的現象。一般病徵包括嘔吐、腹瀉、四肢及口角麻痹、冷熱感覺顛倒、關節及肌肉疼痛等。與此同時,患者亦應避免進食花生、豆類食物或酒精,以防止中毒情況加劇。

要預防肌肉毒魚類中毒,進食海魚時應注意以下數點:
1.進食海魚時應盡量避免吃魚的頭部、內臟和卵,因其毒素含量會較高。
2.減少進食大型珊瑚魚,而且份量不宜過多。
3.應向信譽良好及領有牌照的商店購買海魚。
4.每年的二月至五月為魚類繁殖及海藻生長的高峯期,此時海魚體內的毒素含量可能較高,應特別留意。
撰文:米施洛營養護康中心營養師梁佩妍
原文可於以下網頁瀏覽:www.mslhk.com
逢周二至五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