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國壽又有新賣點

理財智慧:國壽又有新賣點

最近有報道,中國人壽(2628)打算引入策略性股東,數目可能達三家之多,而最終可能會出售10%的國壽股份予策略性投資者。以每股國壽作價7.8元計算,這10%的股權,作價便超過200億元。
國壽董事長楊超向內地《財經》雜誌的記者透露,其中一名潛在內地策略投資者會是比國壽還要大的金融機構,而市場估計它會為一大型銀行。
由於國壽的總市值現時已逾2000億,比它還要大的銀行,交通銀行(3328)肯定不在此列,而其餘有可能的銀行只剩下建設銀行(939)、中國銀行及中國工商銀行。
如果以銀行規模來看,中國工商銀行規模比較大,而潛在策略投資者又會否是它呢?中國工商銀行及中國銀行都已打算在今年內招股,這些策略性投資活動,又會否阻礙上市的進程?
如果會的話,又假若其中一名策略性投資者會是內地大型銀行的話,剩下最大可能的便會是建設銀行。近日建設銀行的強勢,又會否與此有關?

朝金融超市發展

如果國壽真的能引入內地大型銀行為策略性投資者,這將有利國壽向「銀股聯合」、「金融超市」方向發展。就像現時香港銀行營運狀況,能借助銀行的網絡,去推廣聯營保險公司的產品。
這種銀行兼保險公司的合作模式,將可提升國壽的盈利能力。單是這項特點,便已足以成國壽的賣點,而股神畢菲特是否真正入股,只是錦上添花問題。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