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接受香港傳媒訪問,重申國民黨反台獨,主張「不統不獨,維持現狀」,「既不追求立即的統一,也不支持永久的分離」。
馬英九可能成為下屆總統,其人今日之言論立場,遂涉繫台灣二千三百萬民眾之安危。馬英九重申「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此言沒錯。然而「中華民國」的「主權」,到底如何定義?馬英九含糊其詞,因為他根本沒有答案。
馬英九的困局,是「中華民國」早已被李登輝蒸發得七七八八。須知今日陳水扁之台獨胎動不斷,是李登輝逐步種下的胚胎。
李登輝之第一步,是結束「動員戡亂條例」,不再稱大陸為「匪區」,當時中共滿懷歡喜,以為李登輝「釋放善意」,遂「有寄希望於李登輝先生」的美麗誤會。豈知這一步之後,接下來即為「中華民國在台灣」,此一稱呼,以中華民國為團體之「主格」,台灣僅為地理上之附陳。
到了一九九九年,李登輝更進一步,承認「一個中國,但不包括台灣」,亦即「台海兩岸是國對國的關係」:台海以西,固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台海以東,可以是中華民國,也可以是未來式的台灣共和國,此即為將來陳水扁等後人繼承台獨遺志留下的伏筆。
經此三步巧變,魔術師李登輝早已把「中華民國」變剩一幅紙糊的招牌。馬英九即使在二○○八年上台,離蔣經國逝世,已長隔二十年,馬英九仍說「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即必須把「中華民國」有效還原,但問題是:還原到哪一階段?
若要否定「叛國者」李登輝之作為,則以正統國民黨傳人自居的馬英九上台後,「中華民國」理須還原至一九八八年蔣經國逝世時的狀態。
然而一九八八年的中華民國法統,仍視主權涵蓋中國大陸,以大陸為淪陷而未可光復之中華民國領土地區。可是,二十年過去了,這樣的認知,一早已經過時,那麼馬英九最多只能還原到「中華民國在台灣」這一步。
然而「中華民國在台灣」,又豈不引發糾纏不清的爭論?二十年過去了,國際早已不識何謂中華民國,由美國白宮到世貿和亞太組織,均早已以「台灣」稱呼這個東海的大島。中華民國已形同大清國,經二十年的風沙淘洗,人為掏空,化為一堆髑髏。台灣的下一代,早已充滿台灣本土意識,馬英九做總統,即使硬把中華民國還原至九十年代初,已經落伍於潮流。
小馬哥就像一個太空人,飄出了太空站,但太空站爆炸了,太空人失去了「平台」,只有遙望地球,永遠也回不了家鄉,這是小馬哥上台後的夢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