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已久的創業板諮詢文件終於出台。吸收了數年前「仙股事件」的經驗,這次的文件改以「討論文件」作題目,於收市後公布,其保守及小心的程度令人側目。按照文件所描述,是次諮詢只是對一些既有的市場主流意見再吸納意見,再根據這些「意見的意見」,歸類後再考慮諮詢方案,之後可能再按照方案所得意見再歸納再公開諮詢「意見的意見」,到2020年可能會有個初步方案。驟眼看,還以為是「策發會」的政改諮詢文件。
「討論文件」的內容同樣教人失望,對創業板的根本性問題──缺乏市場及參與者──未有提出意見,只停留在如何與主板合併,公司及保薦人監管等技術層面的問題。這種怕事守舊的官僚作風,又如何發展一個本應充滿活力及創意的創業板呢?
以前在策略顧問公司工作時,一位資深顧問曾告訴我,重組公司內表現欠佳的業務,只需要抓緊兩個要點:1.業務或產品是否還有市場;2.找誰(包括買家)來掌管業務。經營上的細節是新管理層的事,根本毋須浪費時間。交易所是上市的商業機構,目標是為股東創造利潤,對於創業板的改革,首先應計算這門業務的投資回報(相信應是虧損),再考慮市場對這產品的需求,大不了關門大吉,承認錯誤總比繼續隱瞞錯誤為佳。如果真有其市場,即表示目前交易所未有能力拓展這項業務,理應出售或外判。至於如何改善創業板的細節,則由新的負責人操心好了。
創業講求創新意念,大膽嘗試,突破傳統。創業板作為培養這類公司的市場,也應具備類似元素。由一群「官員」負責,似乎風馬牛不相及,貽笑大方。
古文
投資銀行
www.30sGrou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