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修影印機,看似沉悶的工作,但文件處理系統日新月異,技術員日常應付的問題,又豈只是單一工序。若爬升至維修部的管理位置,不僅要面對專業的技術維修問題,還需顧及客戶回應,甚至涉足資源調配、環保方面的工作,可見工字頭上亦可一遍天。
「紅褲仔」出身的理光(香港)維修部經理盧福洪,入行30年,由影印機技術員至今天晉身管理層,聽他訴說這一行的變更及苦樂,對在職及有意入行的人來說,絕對是寶貴的一課。
曾在理光當過暑期工的盧福洪,中學畢業後正式加入該公司,先在倉務部工作;在80年代中,協助公司「電腦化」;直至93年,電腦化過程全盤完成,此後理光的客戶資料及維修記錄,全都存放在電腦中。
回想當年維修部進行電腦化,他笑言:「過程很艱巨,因有些師傅手寫的維修記錄不太清楚,輸入電腦時出現困難。未電腦化前,資源調配較差,如『派call』給師傅只能靠人手;但電腦化後,能即時知道每個師傅身處何地,及正在處理哪一項工作。」
紅褲出身成碩士
踏進千禧年,盧福洪肩負起貨倉整合工作,可見他負責管理的範疇愈來愈廣。當然,盧氏能晉身管理層,除憑着個人毅力外,不斷進修亦是成功因素之一,現在,他已是一名工商管理碩士。
現時盧福洪最具挑戰的工作,是要管理由各部門組成的環境保護委員會,制訂及推動理光的環保政策,因該公司在2001年,成功獲取關於環保的ISO14001認證。「當年業內無先例可循,沒有Benchmark(基準),要令公司千名員工對環保有認知,實在不易;我們先做內部培訓,讓同事明白環保的基本概念。」
層出不窮推環保
往後,他訂下各項環保目標,例如向客戶推廣雙面影印、「Faxtoe-mail」及「Scantoe-mail」等功能,期望減少影印。此外,該公司推行「碳粉匣循環再造計劃」,派員回收客戶用完的碳粉匣,集合後交給回收商,循環再造。
不過,每個碳粉匣循環再用的成本,高達10美元,因此盧福洪開始想辦法減省成本。「初時日本總公司給予金錢上支援,直至去年12月,我們計劃自購一套機器,把原在內地進行的循環再造工序,轉移至本港,減低儲存及運輸成本,預期今年2至3月推行。」
聽完盧氏過去多年的工作經歷,可見他曾遇上不少改變及困難,故他忠告有意入行的年輕人,須有心理準備接受挑戰,面對不斷而來的新事物。
記者:袁國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