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狗年,港股已連跌3天,恒指累跌了323點,反映農曆新年以後,港股會有所反覆,使人憂慮基金會否先行獲利,為假後的港股增添變數?
恒生指數的升跌,已不能完全反映港股的狀況,因為有很多國企是不納入恒生指數之內,所以恒生指數上周下跌了數百點,主要是由滙控(005)、長實(001)及和黃(013)等股份下跌所帶動,國企股只有部份在上周五出現較大的沽壓,而整體國企股表現仍較本地股份強勁。
投資國企的資金,除了海外傳統或對沖基金外,還有那些來自內地的資金,來源可以是經正式或經非正式渠道。在較早前的國企股升市之中,所累積的帳面利潤已經很可觀,周一內地股市重開之後,這些內地資金會否計數離場,仍是未知之數,但港股在過去兩個多月累積了不小的升幅,出現一次較像樣的調整,是不奇怪的。
早前港股的升市是炒加息周期快將完結,上周的跌市則是炒加息周期可能會延長,這正正表示媒體在解釋股市升跌的背後原因時,可以是很兒戲的。
事實上,股票價格的升跌是由供求決定,而供求關係的轉變,可以由很多種原因造成,影響力亦未必一樣,所以在看股市評論之時,只可作為參考,切不可太認真。
浸大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