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人說過互聯網無疆界,促進世界資訊流通,更能體現言論自由,可是隨着互聯網逐漸變成大財團壟斷的媒體,上述的理想能否實現,很大程度取決於這些企業能否堅守原則。有人很天真以為美國公司較可信,更有些人誤信甚麼「不作惡」的空泛口號,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去年雅虎把中國記者師濤報道有關六四的電郵提供給中共政府,已經為網上的私隱蒙上很大陰影。不出一年,以「不作惡」為理念的Google又宣布向中共權力低頭,同意會在中國Google搜尋器進行審查,不能為西藏獨立、法輪功、達賴喇嘛、天安門屠殺等字元的搜尋提供資料。
將台灣劃入中國版圖
其實,Google有意討好中共政府是有迹可尋,去年10月,Google的網上地圖把台灣定義為中國的一個省分。無疑「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固然較為政治正確,但事實上現時中國及台灣仍然存在兩個不同的政治實體,Google的做法很難說得過去,當然引起很多台灣僑胞極表不滿。這個敏感問題並不是新鮮,很多網上公司在提供用戶選擇地方時,面對同樣問題,簡單的做法就是把「項目」定義為國家或地區(Territory),而並非只有國家,這樣便可以把台灣、甚至香港、澳門等地方與中國區分,同時亦不會涉及敏感的政治問題。雖然Google在1月已改變了這個劃分,但起初做法的動機實惹人懷疑。
商業社會難「不作惡」
本來在商言商,當然「顧客永遠是對的」,尤其是要在中國打江山,大家都很明白箇中的秘訣,很多原則都可能要棄置一旁,但Google創辦人以「不作惡」作為公司的座右銘,以上的種種行為未免令人失笑。
大家可以用兩個分析來理解Google的舉動,一是他們很高明,他們知道微軟常被貶為邪惡軟體王國之首,把自己定位成「正義之師」與微軟對着幹,用家一定受落。另一個可能性是,這兩位身處象牙塔的學生哥,在談論這個理念時,根本不明白在商業社會中,要做到「不作惡」的公司是何其困難。不過無論使用哪一個分析也好,他們的行為真的令小弟想起「牛仔布殊」,難怪有人說:「有這樣的人民,才會選出這樣的總統」,不知是可憐還是可愛啊!
魯笨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