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八十五年前獅子山下的一間草廬茅屋,今日已發展成為享譽國際、香火鼎盛的祠觀,嗇色園黃大仙祠踏入八十五周年,不再單以「靈籤」、「有求必應」作為號召,今年將主動走入群眾,除替長者們舉行集體道教婚禮,並首次於晚間開放祠觀舉行中秋綵燈晚會,也會舉辦生態導賞團、昆蟲選舉等活動,加強各界對嗇色園的認知及回饋大眾的支持。 記者:黃嘉寶
嗇色園「八十五周年紀慶籌備委員會」主席陳東昨出席紀慶開幕典禮時表示,由上年底起至明年初舉行一連串慶祝活動,除了上月舉行本港開埠以來最大型道教祈福活動——「大獻供」,今年十月會破天荒於晚上開放黃大仙祠,舉行「燈月爭輝耀仙祠」綵燈晚會,陳東透露,節目將配合「黃大仙區節」,讓市民於祠觀內欣賞中秋燈月競豔的熱鬧情況:「市民可以去從心苑睇吓夜晚燈飾」,他預計,活動約舉行一星期,要視乎警方意見及市民反應。
首本圖文集昨發布
黃大仙祠九七年獲准成為首個道教婚禮場地,舉行的道教婚禮富有濃厚的中國傳統特色,陳東表示,紀慶另一重頭慶祝活動正是為一些因戰亂、指腹為婚等因素而沒有正式辦理結婚手續的年長夫婦,十一月中舉行的「園證桑榆情」活動舉行中式婚禮,為長者們補辦婚禮,留下美好回憶,他說,活動耗資三百五十萬元,現時已收到不少老人中心的查詢。
園方今年亦會順道慶祝可觀自然教育中心暨天文館成立十周年及校舍新翼啟用儀式,活動包動舉行觀星活動、生態導賞團等,陳東指出,嗇色園屬下學校、社會服務單位等則會舉辦巡迴展覽,讓公眾認識嗇色園多元化的服務。
嗇色園昨亦舉行首本圖文集《香江顯迹—嗇色園歷史與黃大仙信仰》發布儀式,文化研究委員會主席盧烔年表示,斥資八十萬元編纂出版圖文集,籌備時間約一年,圖文集主要闡述嗇色園的歷史,八十多年以來的資料及圖片:「好似點請黃大仙,本書又將嗇色園嘅歷史統一化,等市民了解道教……人人識黃大仙,但又唔知嗇色園係乜;知道拜黃大仙,但又唔知香油錢去咗邊,實則去咗起老人中心、學校。」他強調圖文集對上述問題有詳盡記載。
初七人日善信蜂擁
他又表示,嗇色園亦正着手編纂另一新書,暫定為《普濟勸善—嗇色園與香港社會》,闡述嗇色園業務與香港發展的密切關係。市民可於各區圖書館及嗇色園屬下團體的圖書館,借閱《香江顯迹—嗇色園歷史與黃大仙信仰》。
另外,昨日是大年初七,即人日,大批市民特地前往黃大仙祠參拜,警方曾於早上實施人潮管制措施,分批讓善信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