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讀者,恭喜發財。過年有冇去睇戲先?波波過年前去了外地旅行,年初四回港,立即打開電腦查看一下票房情況,嚇了一跳。農曆新年票房之差相信是歷年之冠,特別是港產片,簡直慘不忍睹。
過年前原本估計今年的賀歲檔票房會比較正路,因為《最愛女人購物狂》及《春田花花同學會》兩部港片都是比較正路的賀歲片種。喜劇,適合一家大細觀看,年青人也不會抗拒。但就是沒有觀眾看,原因何在?單看票房成績反映不到問題,看過後才可下結論。波波立即到戲院看個究竟。
看完後有驚喜,有失望。《最愛女人購物狂》韋家輝放下了他這幾年間不斷探索,但只有少數人明白及有共鳴的奇怪哲學,切切實實拍一個娛樂性主導的賀歲片,我非常喜歡,最少可以有一個看得明白的故事。
本來打算寫一個《春田花花同學會》的影評,但發覺非常困難,因《春》片好像還未完成的電影,光度顏色還沒調校好,音效也好像草草了事,故事的構思本來十分好,但執行上卻好像力不從心,所以覺得整個電影在製作上一定有一個很大的隱憂或失控才會這樣,所以不評也罷。但反而有興趣講講近幾年間發展出來的陳可辛另類公式電影。
由《三更》《金雞》到《春田花花同學會》,陳氏已經發展出一種獨特的製作電影方法,首先演員方面一定是大堆頭,但每人只有一兩天的戲,或一兩個鏡頭,但沒有一個是主角。另加大量的宣傳,有可能高於製作費。《金雞》成功,《春田》失敗,同樣的公式不是每次也行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