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廣州市已規定發展商須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才可售樓,但廣州市國土房管局官員近日巡查時,發現違規情況嚴重,當局表示會加強監管。香港地產界人士指出,內部認購容易造成樓盤熱銷的假象,令消費者買貴樓。
目前,不單是廣州,深圳等全國各地亦有違規情況,問題並未改善,只不過政府管得嚴,風聲緊時便收斂一下,風聲不緊時就猖獗起來。廣州市國土房管局前日派巡查人員在市內進行巡查,發現珠江新城一個樓盤,在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的情況下,向假扮消費者的巡查人員推銷內部認購。該售樓小姐推銷說:「我們有兩棟樓進行內部登記,只剩下二十至三十套房子了,內部認講會有優惠,公開發售時會加價百分之五至十。」並要求先交十萬元(人民幣.下同)定金,一星期後簽合約後,定金就轉為買樓款項。
業界:無證售樓不違法
中原(中國)物業顧問總經理黎明楷對本報記者說,除了廣州,深圳在去年中,亦提出規定,賣樓前要先有許可證,並不能進行內部認講。雖然無證而進行內部認購是違規行為,但卻無明確指明這是違法。不少發展商仍以內部認籌、內部登記等形式賣樓。
消費者內購易買貴樓
黎明楷指出,內部認購時,通常只得一個價格範圍,發展商如果見很多人想買某一套房子,便可以坐地起價,有時定價超出原先所定的範圍,亦要接受。而最大問題,是內部認購出現漏洞,發展商可找人來扮客認購,令有心買樓的消費者出更高價錢買樓。
國土局有關負責人稱,今次春節期間的巡查,範圍是近期向該局取得許可證,及目前申請中的地產項目,主要調查發展商有無出現內部登記、認籌、認購;有無故意拖延開盤,有證不賣樓等違規情況。據中國有關穩定房價的通知,樓盤取得預售證應公開銷售,不應內部認購。該局的購房專家指出,目前的商品房糾紛,相當部份是由內部認購所產生。
《廣州日報》/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