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牧師邀請 獄中春風化雨<br>音樂家貼錢教囚犯拉提琴

受牧師邀請 獄中春風化雨
音樂家貼錢教囚犯拉提琴

今天是年初七,人人生日,但有一群人,做錯了事,只能在鐵窗下度過。白明沒有選擇在太平盛世裏,風花雪月的慶祝人日,他走進牢籠,過不一樣的新春,教授囚犯音樂,打開其心裏鐵窗。

教辨音符及樂器

白明是香港管弦樂團的中提琴手,在北京出生,少年時負笈美國升學,「嗰時我睇過一齣電影,故事講述一個犯人喺監獄裏面讀書,最終重新做人。」
兩年前他在牧師邀請下,到赤柱白沙灣監獄輔導囚犯,「當時有啲驚驚哋。」他知道,好些囚犯為了一念之差而被送進來,而白沙灣監獄囚犯大多是輕微罪犯,也有來自赤柱監獄的重犯,臨近放監而安排在此,適應重投社會。
他教的是基本樂理,如打拍子、辨音符、學樂器。「有啲囚犯同我講,學咗音樂之後,改變咗人生。有個犯重話,希望出到去可以繼續學,學識之後再教佢個仔。」他說懲教署沒有提供樂器,他需要自資買小提琴,以便開班。
囚犯每周上一課,三十來歲的白明教過不少孩子拉提琴,「好多人學提琴係為咗參賽,但囚犯主要係為咗興趣。」他聲言一名二十多歲的年輕囚犯本來已服刑期滿,可以出獄,但他的音樂課程尚餘兩課才完成,結果竟申請多坐兩星期監。
音樂班每班十人,白沙灣開了兩班。「有啲囚犯好有天份,可能就係因為佢哋咁叻,先至犯罪;可惜時間短,出咗去之後唔知有冇機會學落去。」

「學音樂需要耐性」

教囚犯音樂是義務工作,他仍堅持每周上課。最令他感動的,是一位五十多歲長期囚犯:「佢上堂幾個月,有首歌佢好想拉好,但拉咗幾個月都拉唔好,後來再見唔到佢,但係佢不停咁拉嘅景象,𠵱家仍然歷歷在目。」
「學音樂需要耐性,性情暴戾嘅人,學咗會變得寬容。」有一次,白明如常去到白沙灣,但職員說囚犯當晚不來了,「因為監倉有人打交,用刀打交,打得好犀利。」他認為或許更多囚犯需學音樂。
懲教署發言人接受查詢時則說,沒收到在囚人士為完成課程而申請押後出獄;所有在囚者刑期須按法庭判訂作準,刑期改動亦須按法例進行。
記者:蔡元貴、翁煜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