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賭金保管人」芻議 - 古德明

「教育界賭金保管人」芻議 - 古德明

最近美國當局說WeneedtourgeChinatobecomearesponsiblestakeholderinthat(international)system。中共學者認為stakeholder可譯作「利害攸關的參與者」、「參股人」等。而香港教育界主管范椒芬則習慣把政府、家長、師生等稱為「教育界持份人」(stakeholdersintheeducationsystem)。這些翻譯先生認為怎樣?
我的意見和那位讀者相同:「字詞沒有定譯,須斟酌文意下筆。」假如見share必曰「分享」,見negative必曰「負面」,則Hesharedmyworries將變成「他分享我的煩惱」而非「分擔」,Hisnegativeresponsetomyplanwasunexpected也將變成「他對我那個計劃的負面反應,實在始料不及」而非「他不贊成我的計劃」。

Stake本指「股份」或「賭金」。英文常用tohaveastakeinsomething比喻「某方面有利益關係」,又用stakeholder(賭金保管人/股份持有人)比喻「切身關係者」。但這樣的比喻,譯者其實不必理會,正如中文「他的答案模稜兩可」可譯作Hisreplywasequivocal,卻不可譯作Hisreplywasequivocalinaprism-holdingway。美國當局那句話,譯做「我們必須促請中國成為該國際體系負責任的一員」就可以。任何組織的成員,都和該組織有切身關係,稍有常識者都會明白,教育家范椒芬也許例外。所以她不說「教育界各方」,而說「教育界持份者」。再貼切一點的譯法,應是「教育界賭金保管人」。總之,今天說話不必按中國語法,但必須像英文,像得不知所云都不要緊。這一定就是范教育家的母語教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