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社會福利署過去幾年削減福利機構撥款,令負責為長者及傷殘人士提供家居服務的人手大幅減少,導致員工工作量大增,也引發工傷。工會調查發現,八成被訪家居服務員身體有不同程度的勞損,四成半曾經工傷,有負責送飯的員工,每次需拉着裝有二十個飯壺(合共重一百六十磅)的手推車,徒步五十多層樓送飯,工會促請機構制訂員工工作風險評估指引。
推飯壺車走50層樓
勞工處數字顯示,○四年福利機構職業傷亡個案有一千五百八十四宗,兩宗屬死亡個案,較○三年增加一成二,其中於工作場所暴力事件中受傷的個案有一百六十九宗,較○三年增加八成,而提舉或搬運物件時受傷的個案有五百二十四宗,增幅兩成。
社區及院舍照顧員總工會理事鄭清發表示,過往全港合共有一百三十二隊家居照顧服務隊,但到○二年因社署削減社福機構撥款,令服務隊數目減至七十八隊,員工工作量因而增加近一倍。工會早前成功訪問三百二十一名家居服務員,九成每天工作近十小時,員工每次執行服務時更要攜帶包括磅、血糖機等共十多磅物品前往服務對象的居所。此外,部份負責送貨的員工,每次要拉着裝上八至二十個飯壺的手推車,徒步上落五十多層樓送飯。
恐不獲續約未呈報
調查發現,八成被訪者身體出現不同程度的勞損,有人表示需服食止痛藥才能紓緩。物理治療師陳毅文稱,大部份家居服務員是女性,體能較弱,若要從事體力工作,會容易引致工傷,其中大部份負責送飯的員工,每次要攜帶八至十個飯壺,以每個飯壺八磅計,便重達六、七十磅,相等半個女性的重量。「如果成日上上落落,容易引致腰背勞損。」
從事家居服務員九年的王道雄稱,不少合約員工因擔心不獲續約,不敢向僱主呈報工傷,而他自己也曾扭傷腰骨。工會促請社署按服務需求,規定適當的人手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