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明
中共的香港民主倒退方案遭香港民選議員否決之後,曾蔭權政府宣布下屆選舉一仍舊貫。《香港基本法》的逐步推行普選規定,他們決定不理就可以不理。《基本法》起草委員許崇德說:「原地踏步也沒有甚麼大不了。」
至於再下一屆選舉,曾蔭權組織了一個策略發展委員會研究,研究結果已漸見端倪:普選未必不等於間接選舉,而富商鉅賈一票應該等於萬千平民之票。立法會民選議員李卓人呼籲當局不要籌辦「假普選」。
春秋時,齊侯向魯君求岑鼎。魯君取他鼎以獻。齊侯起疑,把假岑鼎退還,說要請魯國大夫柳下惠驗證。魯君請柳下惠指他鼎為岑鼎,柳下惠拒絕,說魯國不只是魯君之國,也是臣民之國;魯君之國重岑鼎,臣民之國重誠信:「君子欲以為岑鼎也,以免國也。臣亦有國於此,臣亦愛臣之信。破臣之國以免君之國,此臣所難也。」魯君於是以真岑鼎獻齊侯(《新序.節士》、《韓非子.說林上》)。
現在,中共準備以假普選遺香港,香港卻沒有柳下惠,只有曾蔭權。柳下惠諷刺魯君不誠不信,曾蔭權則譴責香港民選議員退還中共政制改革方案是「低等政治活動」。中共選他做香港行政長官,可謂得人。
而新香港的高等政治活動方興未艾。中共旗下民主建港聯盟刪改政綱,不要二○○七、○八年實行普選了。針對民主之鼎的言論也相繼而來。當年《基本法》起草委員容永道即刊登廣告批評香港市民:「香港在英國治下一百五十多年沒有民主選舉,回歸祖國不滿十年,市民卻喚着要一人一票選舉領導者!」然則香港應該再等一百五十年才開始談民主。《基本法》所謂五十年內普選立法議員和行政長官,無疑都錯了。容永道、許崇德等等起草時未免大意。當然,和民建聯一樣,容永道已經否定了昨天之我。他強調:「很多所謂民主實例是遠遠說不上成功的。」
董建華治港期間,有兒童合唱團發表聲明支持二十三條嚴控言論法案;今天,我們也有容永道顧明均之類合唱團。合唱團員似乎忘了英國末任港督彭定康一九九五年推行的選舉制度,比十年後新香港的選舉制度民主十倍。
國際人權觀察組織二○○六年全球考察報告指出:「北京沒有任何迹象支持香港普選。」曾蔭權政府馬上反唇相稽,說這份報告「曲解了香港政制發展實況」。甚麼叫曲解欺詐,甚麼叫必誠必信,今天中國人只能求證於舊中國史。
從前吳國有一位延陵季子,攜寶劍出使他邦,途經徐國,徐君觀劍,讚歎不已。延陵季子使命在身,未便奉贈,但已心中許諾,後來使命完畢,再經徐國,而徐君已死,「乃解其寶劍,繫之徐君冢樹而去」(《史記.吳太伯世家》)。延陵掛劍不用隆而重之簽約定明,也不用合約起草委員反覆解釋,但那守信重諾的寶劍不但高掛冢樹,更高掛天邊,千古和日月爭輝。劍光下,中國政治家和中共政治家的分別了然自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