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初,安徽淮南煤礦發生瓦斯事故,十二名被困井底的礦工全部罹難,事隔不足一個月,山西寺河煤礦前晚又發生大爆炸,起碼二十三名礦工遇難,另五十三名工人一氧化碳中毒。礦場事故近年不斷發生,煤礦安全沉疴難治,中國國家安全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毅中於上月中,還聲色俱厲表示整頓不安全的煤礦,關閉非法礦井,但言猶在耳,煤礦又再爆炸,工人在春節開工卻從此與家人永訣,實在令人憤慨。
今次出事的寺河煤礦,是國營企業,理論上應該更嚴格執行安全規定,但事實卻說明,無論是國營或民營的煤礦,管理都問題叢生。管理層漠視工人的寶貴生命,利字當頭,為了節省成本,對礦場安全抱着僥倖心理。由於中國勞動力價格便宜,大批農村的失業勞動人口源源供應,成為礦場的生力軍,煤礦僱主透過勞動力密集的採礦方法,避免進行機械化的投資,將利潤建築在工人的血汗和生死之上。由於靠勞動力密集,所以一旦發生礦難,傷亡便格外嚴重。這種生產模式一日不改,即使總理溫家寶為死去的礦工落下多少滴眼淚,事故還會接踵而來。
而非法礦場向貧苦勞工招手,更往往成為催命符。去年四月,湖南桂陽縣一口非法煤礦超深越界滲水,殃及鄰近的石灰窰煤礦,令作業中的十七名工人被困遇害。對於這些非法的煤礦,可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根本原因,在於「官煤勾結」,這一點早已是公開的秘密。地方官員本來監督礦場的安全,但卻與煤商勾結,收受利益,使安全規則形同虛設;甚至只着眼地方的經濟增長,任由煤商將利潤極大化,對礦場安全隻眼開隻眼閉,一心粉飾地方政績,作為升官發財的羅馬大道。
很明顯,大規模死傷的礦難,沉疴難治;地方民怨潛藏,已經對中國的發展和社會穩定構成威脅。據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的「中國通」賽格教授(TonySaich)於去年底,向美國國防部官員分析中國發展形勢時,便提到老百姓對當地官員的不滿,最終形成社會不穩,這個趨勢很值得留意。據賽格的研究(見TonySaich:China'sFutureChallenges,Dec.2005),農村人口對於地方政府施政,約有百分之五十三人認為,這些官員其實只為自己的利益着想,而非以公眾利益為重,反映地方所積聚的民怨,委實相當厲害。
煤礦安全沉疴難治,當然牽涉礦場的管理腐敗、「官煤勾結」等問題,但地方官員對中央的監督陽奉陰違,隻手遮天,在經濟改革和發展的過程中,煤商無所不用其極,把產煤的利潤極大化,甚至採取不法手段,成為「供租者」,賄賂幹部;地方官員亦樂意成為「尋租人」,大家一起瓜分煤礦生產的利益。
事到如今,如果胡溫政府不採用鐵腕手段,搗破「官煤勾結」的「尋租活動」,並改革整個煤礦的生產結構,推動現代化生產,糾正人力密集帶有剝削性的採礦模式,繼續讓煤商輕易榨取工人的剩餘勞動力,礦難永遠不會停下來;無良官商繼續用礦工的生命榨取財富!不過,賽格教授指出社會不穩的壓力,將使胡溫政府陷入管治困局,權威受到挑戰。可以說,一波復一波的礦難,民憤難平,而「官煤勾結」已危及社會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