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禍兮福所倚 - 李怡

李怡專欄:禍兮福所倚 - 李怡

新春期間,最大的新聞也是最令人難受的新聞,莫過於香港一旅行團在埃及發生車禍的慘劇了。近年來,似乎每一年都在新春期間發生這種樂極生悲的災難,使人不能不想到,幾千年前中國哲學家老子的一句名言:「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禍與福,正是處於這樣一種既相反又相成的關係。新春旅遊,不是一種「福」嗎?誰知就有「禍」所「倚」。家事,國事,天下事,當惡運走到盡頭時,否極泰來,能夠吸取教訓,就有「福」所「伏」矣。韓國九七年在亞洲金融風暴中的惡運,正是這幾年經濟起飛的「福」所「伏」。
《荀子.正名篇》對老子的禍福論作解:「權不正則禍托於欲,而人以為福;福托于惡,而人以為禍。此亦人所以惑亂禍福也。」意思是,當一個人行使不正當的特權時,名成利就,似乎所有慾望都得心應手,這時你以為是福,其實是處於「禍」所倚托的境地。惡運則實有「福」附托,但人卻以為是「禍」。人們無疑是對禍福有所迷惑了。

新春期間,不少占卜術數專家都為社會、為個別人批算流年運程。這些批算雖未必有科學依據,但從數千年的經驗累積,有時又往往會與未發生的事契合,所以也不能簡單地說是「迷信」。然而,倘若有占卜術士告訴你,新春期間不宜遠行,你會不會遵從他的批算而取消遠行的預定計劃呢?相信縱使有這樣的人,大概也不會多。多數人還是會照原定計劃遠行,只是由於這一批算而增加心中的忐忑而已。真正因批算而不作遠行並避過埃及這一劫的,相信萬中無一。因此,儘管許多人都相信求籤、占卜、風水、術數,但真正按預言會發生的禍福去趨吉避凶、去安排自己行止的人,是少之又少的。
人的最大災難,莫如一死。死亡之後,所有禍福也就從此告別了。但人終有一死,這是每一個人生都免不了的事。清代詩人袁枚的名言是:「古來雖有死,好在不先知。」不先知的意思是每一個人對死都沒法預知。因為不能預知,所以我們才能快快樂樂地安心吃飯、睡覺、戀愛、工作、尋樂、享受天倫。假如我們預知了死期,我們還會安心、快樂地過日子嗎?
因此,預知未來,不一定是好事。若未來是「福」,那麼在不預知之下「福」到時會更添驚喜;若未來是「禍」,則預知之下反更增不安。更何況,禍福之間,都相互隱藏,「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呢!
逢周一、二、四、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