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大行星」大過冥王星

「第10大行星」大過冥王星

被天文學家形容為第十大行星的「齊娜」(Xena),終於證實體積比冥王星還要大,為名正言順躋身太陽系第十大行星又提供多一重證據,但天文學界對此仍存爭論,算不算行星言之過早。

美國加州技術研究所,一班以布朗(MichaelBrown)為首的天文學家,三年前在遙遠的柯伊伯環帶(KuiperBelt)上,發現一顆大星體,至去年七月才公布消息,指它是太陽系第十大行星,編號為2003UB313,暫叫「齊娜」。由於距離遙遠,只能根據行星亮度,粗略估計直徑約二千二百四十九至三千五百公里,比冥王星大。

以反射亮度算出體積

但德國波恩大學的貝托爾迪(FrankBertoldi)指出,計算行星體積時,須一併考慮星體本身的反射能力,因為「一個高反射性的小星體,可和低反射性的大星體一樣光亮。」他其後在西班牙以射電望遠鏡,研究來自「齊娜」的一點二毫米波長無線電波。這段波長幾乎不存在反射陽光,能真實反映「齊娜」的體積和溫度。
貝托爾迪最後推算出,「齊娜」表面溫度約攝示零下二百四十八度,直徑大約三千公里,比冥王星大三成,「如果UB313不算行星,冥王星也很難算是。」
近年不斷有人聲稱發現第十大行星,布朗四年前就發現體積只有冥王星三分一的「誇歐爾」(Quaoar)。但行星的定義卻欠缺官方準則,紐約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最近更將冥王星剔除行星之列。
但貝托爾迪指「齊娜」和冥王星同樣不算大──單是地球的月亮直徑也有三千四百一十六公里。但他個人認為,冥王星基於歷史原因,應保留行星資格,否則學生會混淆。
美國霍士新聞頻道/《華盛頓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