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農曆新年期間,不少港人北上按摩減壓。但一名三十多歲港人上月北上按摩,疑因按摩師手法不當,返港後中風,現需長期接受治療。香港執業脊醫協會強調,假期前後因按摩受傷而求醫的人數較平日多一至兩成,曾有港人的腰部因按摩致椎間盆骨爆裂,險下身癱瘓。該會指出,按摩時應避免接受拉頸、拉關節等動作,因較易令人受傷,嚴重更會導致大小便失禁、半身癱瘓。 記者:梁美寶
該名三十多歲的香港男子經常往來中港從事商貿,上月中北上按摩後,當日已感頭暈、作嘔,翌日返港後即到私家醫院求醫,經檢查醫生發現其頸部靜脈撕裂,被血塊塞着部份血管,導致中風。香港執業脊醫協會成員黃逸華說,因按摩導致中風的情況十分罕見,但若扭頸動作不正確,有中風危機。
肌肉受傷無表面傷痕
黃逸華指出,過去有不少港人因按摩受傷而求醫,一般為肌肉受傷、扭傷腰部等較輕微損傷,但曾有一名三十多歲男士接受「踩背」後,感到膝部疼痛而求醫,檢查後發現背部受了過大壓力,引致椎間盆骨爆裂,壓住腳部神經線,導致腳部疼痛,需接受逾兩個月的治療。
黃逸華解釋,若椎間盆骨爆裂,病人會摸到腰骨其中一節凸起,腳部麻痹,嚴重者會大小便失禁,需立即施手術,否則下半身癱瘓;也曾有病人同樣因踩背致椎間盆骨爆裂,壓着手部神經,若不及時醫治,會上身癱瘓。
不少人按摩時會要求按摩師大力一點,但黃逸華指出,許多人因而令肌肉嚴重受損,仍懵然不知,因肌肉受傷不會有表面傷痕,往往在受傷四、五日後才感到疼痛。經常北上按摩的盧先生說,曾試過泰式按摩後感到大腿內側的筋腱疼痛,幾天後才康復,「按摩嘅時候係好舒服,但我唔知道佢係咪過度用力,直至兩、三日後至覺得痛。」
扭頸前應先檢查靜脈
理工大學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教授周鴻奇也指出,許多按摩動作如扭頸、泰式按摩的扭關節,存有一定危險性,須由持牌物理治療師或頸椎醫生進行,否則不應冒險嘗試。如扭頸前,應先檢查靜脈有否移位,以判斷是否適合作該動作,否則已移位仍接受扭頸,可能令靜脈撕裂,導致血塊堵塞腦部血管,以致中風。雖然因按摩中風情況不普遍,但文獻記載,約每一萬人就有一人因而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