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嘉雯報道】香港人天天拼搏為工作,卻不願投資健康。衞生署一項調查發現,本港每三人即有一人屬「肥仔嘜」,近八成巿民屬低度活躍及不活躍,其中三十五歲至四十四歲組別、四十五歲至五十四歲組別及管理或專業人員最為高危,文員職系更為「懶中之王」,不活躍的比例超過兩成,不足一成人進行足夠的運動。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去年四月進行電話調查,隨機訪問約二千名十八至六十四歲人士,結果發現,百分之七點四過去七日內,只有兩日或以下連續步行最少十分鐘,整體而言,活躍度達健康效益約兩成,近八成人屬低度活躍及不活躍,每周進行十分鐘活動的次數少於六次。
男性情況較女性惡劣
調查又指,本港有三成六人屬超重及肥胖,不合乎世界衞生組織的標準,男性的情況較女性惡劣,四成六男性超標,女性的超標比例也有兩成七。飲食方面,衞生署建議每日最少食用兩份水果及三份蔬菜,但調查指八成二人無法達標,當中又以二十五至三十四歲人士達標率最低,衞生防護中心高級醫生蔡曉陽說:「佢哋因為生活模式,經常喺辦公室用電腦、傾電話,又夜放工,一日三餐食外面,食唔到好蔬菜好普遍。」
蔡曉陽指,體力活動可以減低肥胖的可能,也減低患上冠心病、結腸病、糖尿病及高血壓的風險,她解釋,世衞建議每天進行最少三十分鐘中等劇烈體力活動,結果只有兩成四人在過去七天,有三日或以上,進行每次至少十分鐘的中等劇烈運動,遠遠低於建議,「其實要增加運動量都唔係好難,平日睇電視唔好用遙控器,傾電話唔好坐喺度,最好可以做緩步跑、踩單車,或者做家務都好,盡量保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