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衞生防護中心初步測試證實,三名曾接觸H5N1禽流感死雞的沙頭角村民未有感染禽流感,但漁農自然護理署昨到沙頭角勸喻村民交出家中飼養禽鳥時,卻碰到一鼻子灰,不單大部份村民拒絕交出,雙方更發生爭拗,全日只收到十隻自願交出的禽鳥。有立法會議員建議政府收購該批禽鳥,但當局卻擬在下周把禁止散養禽鳥的立法建議交立法會討論,預料最快一個月完成立法程序。 記者:林社炳、江寶龍、梁洵瑜
三名在沙頭角接觸過禽流感死雞的村民,昨日仍在瑪嘉烈醫院隔離病房觀察,雖然三人初步測試顯示未有感染禽流感,但由於禽流感潛伏期約為七天,故三人仍須在醫院隔離至本月七日。
漁護署昨早派出二十人分成四隊到沙頭角元墩村方圓五公里,勸喻村民交出自養的禽鳥,全日巡查了二十六條村,四十二戶飼養的二百一十一隻禽鳥,只有十隻由村民自願交出,另充公二十九隻,餘下一百七十多隻禽鳥村民拒絕交出,署方重申希望村民交出,或安排為這些家禽注射疫苗。
促用賠償回收禽鳥
該署人員昨巡查到萬屋邊村時,發現有村民飼養二十二隻白鴿、四隻雞、三隻鴨和一隻「花鳥哥」,超出法例規定二十隻以下毋須領牌的要求,其中一戶主李子強同意除飼養逾十年的「花鳥哥」外,願意交出禽鳥。正當漁護署人員準備搬走禽鳥時,其父李立返家怒氣沖沖說:「我咁辛苦養大啲雞鴨,𠵱家你哋嚟話搬走就搬走,一蚊都冇得賠,我咪白養。」
漁護署高級獸醫師何展豪解釋:「你養雞養鴨加埋白鴿,夾埋有二十幾隻,超出法例規定。」李反駁說,「你𠵱家即係用法例嚟嚇我咁話。你哋幾時有做宣傳,提醒我哋。𠵱家一聲話要沒收,令我損失幾千蚊。」雙方爭拗十多分鐘,最後因戶主超養理虧家禽被充公帶走。
立法會漁農界代表黃容根批評,政府應以賠償方法即時回收家庭式飼養的禽鳥,並立法堵塞走私雞問題。統計署去年初調查顯示,本港有一千八百多戶飼養二十隻以下禽鳥,數目達一萬二千隻,若以每隻三十八元賠償,只須四十多萬元。
有醫療界人士贊成收購「自家雞」,防止禽流感病毒擴散,「如果啲雞有病,村民劏雞就好危險」,但H5N1關注組成員勞永樂則反對,以免「突然會多咗好多禽鳥出嚟。」
擬一個月完成立法
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委員會主席李華明表示,當局擬趕快立法規管,估計下周二委員會舉行特別會議時,當局提交有關建議,預料最快一個月完成立法。但據悉有關法例涉及環保署及漁護署,草擬法例工作非如想像中簡單。
受事件影響,雞販生意比平日下跌三、四成,九龍城街市雞販楊太說,昨日雞價由新年時的三十八元一斤,回落至二十八元一斤,她指走私雞有病,正好為市民帶來「唔好貪平,安全至上」的訊息。另外,有聯合國糧農組織顧問批評,有由廣東偷運來港的雞死於禽流感,懷疑內地在呈報禽流感問題有隱瞞之嫌。
另外,一名在上月底曾接觸雀屍的五十一歲漁護署職員,上周起出現咳嗽及喉嚨痛徵狀,照X光發現其肺部有陰影,昨日覆診時獲安排到聯合醫院接受隔離觀察,並進行快速病毒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