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人愈來愈講求生活質素,遇事又會不平則鳴,所以環境保護署近年接獲難以歸類的環境污染投訴數字大幅上升。廣告招牌太光、附近街道有人惡意斬樹,甚至非法小販擺賣帶來的滋擾,亦一一向環保署投訴。 記者:謝穎詩
環保署資料顯示,去年接獲的投訴數字有下跌趨勢,全年接獲二萬零六百七十六宗投訴,較○四年二萬三千多宗下跌百分之十一。跌幅最大是涉及噪音的投訴跌幅,去年接獲逾五千宗,較○四年下跌近兩成。若按區域性分類,元朗接獲的投訴最多,達一千八百零一宗,其次是居住密度極高的油尖旺區,投訴數字有一千六百一十九宗。
各項污染問題投訴數字亦全告下跌,但未能歸類的污染投訴大幅上升,去年全年共有一百五十五宗,較○四年上升百分之三十。
環保署助理環保署長黃耀錦表示,該百多宗的投訴中,值得留意的是接獲不少有關光污染的投訴。他稱,這些光污染主要是大型廣告牌所致,居民不滿廣告牌整夜照射家居。有關投訴由○四年十三宗升至去年三十三宗。
黃耀錦大歎,光污染投訴最頭痛,由於現行沒有法例監管,既不屬於環保署管轄範圍,也沒法交由其他部門。故遇上這類投訴,環保署只能擔當調停人,例如勸喻廣告商早一點關掉廣告燈箱,或者調校燈光的折射方向。
地盤食肆污染減少
有關光污染的投訴,涉及港九新界甚至離島,其中以油尖旺及葵青分別收到五宗投訴佔最多,另外沙田亦有四宗投訴,至於銅鑼灣至灣仔一帶,雖然廣告燈箱林立,卻只得一宗投訴。
其他未能入項的投訴主要是砍樹、非法小販的滋擾、衞生問題、阻路及建築工程引致震動等等。
黃耀錦表示,過去一年和多個業界合作,組成環保支援組織,所以有關地盤及食肆的污染問題大幅減少,事實上○五年有關污染檢控個案只得三百宗,較○四年五百八十六宗大幅下跌近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