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斷背山》,全球的歐美影評都一致說是好電影,你閣下偏偏認為電影好悶,是不是與國際的品味脫了節呢?
因此從蘭桂坊到IFC,只要有小資知識分子捲紙煙喝伏特加,而且放着一叠英文版《君子》雜誌供顧客借閱的咖啡座,大家一致推崇,這是一部令人淚下的經典之作。
當初是李安導演翻閱了一冊同志小說,讀一次,哭一次,拍出了電影,然後感染了歐美的影評人,感染力向外輻射,然後也感動了華人的同志圈和品味一族,這就叫影響力。怪不得荷里活有一個「權力榜」,史提芬史匹堡之類的人物通常名列頭三位。
更加幸福的是:中國政府果然禁映了《斷背山》。幸好閣下的品味在文明社會的這一方,這種感覺,說句老實話,真好。
在社會學家的眼中,一部同志電影,區分了何謂「本位」,何謂「他者」(TheOther)。如果不認同《斷背山》的主題思想,閣下你即屬於中國、北韓、古巴那半邊鐵幕陣營一個卑微的分子,因此,還是進戲院好好地感動而哭泣一回吧,今夜,台灣美籍導演李安,歐洲的同志,美國的自由派知識分子包括前總統克林頓,都與你同在。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不但都真誠地為《斷背山》歡呼打氣,希望台灣知識分子導演李安能在奧斯卡再下一城,而且,你會買兩張戲票,邀請女朋友一起進戲院。
在看到結局的時候,你凝視着銀幕,眼眶閃着淚花,她側眼看一看你,給你一張紙巾,她感到有點疑惑||看這部電影如此情深而投入,證諸你平時細膩的體貼和溫柔,令她的心底模糊地昇起了一點點頓悟,難道她愛上的這個人,心靈的深處也有那麼一座隱秘的靈山?
散場之後,你們兩人默默無語,她不敢追問你,怕你向她吐露一個她不敢面對的秘密。因為在這個世界上,優秀的男人是那麼稀少,只有眼前的這一位:整潔、斯文、英文和法語同樣流利,擁有柏克萊建築系學位,而且對女人有一腔絲綢一樣的體貼和柔情。
《斷背山》令許多女人頓悟,也令許多女人悲傷,她身邊的這位情人是如此熱愛這部作品,散場之後,相對無語,他揩乾了眼淚,說:讓我們到Starbucks喝一杯咖啡。
自此之後,你沒有再追尋真相,《斷背山》告訴女人:世上有許多事情,不知道比知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