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百貨店密度冠全球

台北百貨店密度冠全球

台北市百貨公司的密度已位居全球之冠,被指為「三步一小店、五步一大店」。與百貨公司林立的東京相比,更有過之而無不及。東京平均三十萬人才養一家百貨公司,但在台北,七萬二千人就要養一家百貨公司。

雖然百貨業界都用「overstore」來形容台北百貨公司過剩的情況,但新店卻遍地開花。業者預期,未來一至兩年內將爆發一場大規模的淘汰戰。面對激烈競爭,業界都各出奇謀,希望給顧客更多新鮮感,避過被淘汰的命運。

百貨店充斥 恐爆淘汰戰

擁有二百五十多萬人口的台北市,不包括商場,僅百貨公司就達二十多家。百貨公司幾乎天天都在減價促銷。衣蝶百貨負責人指出,促銷期過長,正價日子愈縮愈短,盈利不斷下跌,是當下百貨業的困境。
對於今年的市道,業界都普遍「看淡」。美麗華百樂園副經理呂俊昌說,今年到明年中是最艱難時刻,因百貨公司太多,新館還在陸續開張。例如太平洋崇光百貨今年便會再擴張。大葉高島屋就認為,油價升帶動物價上漲,市民消費都審慎起來;而網上購物受歡迎,都不利百貨前景。

店面紛改裝 減價爭顧客

事實上百貨業已漸走下坡。太平洋崇光百貨,去年生意額僅較前年升了百分之六;但加入今年開幕的BR4館後,預計整體生意額才增長百分之六點五,由此看出崇光估計原有店舖的生意,今年未必會大升。而微風廣場雖然去年生意增加了一成,但今年估計升幅減半。衣蝶百貨去年生意亦未達目標,只得百分之八增長。
面對競爭,百貨公司除了繼續減價,也從商品的新鮮感和質素方面入手。微風廣場今年會開設有「LV級超市」之稱的紐約Dean&Deluca,以及高級意大利薄餅店PizzaSalvatoreCuomo。同時引入YSL、Bvlgari、Chloe和Loewe等名牌商品。大葉高島屋會將部份店舖改裝成小吃街,售賣獨家品牌食品。新光三越就投資二千多萬港元,改良管理系統,希望可以掌握顧客喜好,更有效地促銷。
本報記者/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