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伯南克接班不易

理財智慧:伯南克接班不易

美國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於周二度過了他的最後一個工作天,正式結束他在聯儲局18年半的工作生涯。一如市場所料,在格老主持的最後一次會議中,聯儲局宣布再加息1/4厘,把聯邦基金利率調高至4.5厘水平,但市場人士最關心的,莫過於其接任人伯南克的處事方式,究竟真箇會蕭規曹隨,抑或會與格林斯潘有所分別?

兩種特質需時建立

美國在格老掌管聯儲局期間,經歷了長達51個月的漫長經濟擴張期,而未來經濟增長又能否獲得延續?有人更擔心,伯南克接任之後,能否像格林斯潘一樣,得到市場人士的信任和尊重?
作為聯儲局主席,若能擁有以上兩種特質,對於聯儲局的工作便可起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市場已預期,伯南克需要花費很多工夫去建立其信譽及具備效率的形象。
格林斯潘的信譽是由其出眾的政績累積而來。當格林斯潘於1987年上任不久,便遇上大股災,格老即時要面對一次嚴重的金融危機考驗,結果美國經濟並沒有重演1929年的大蕭條;及後格老在處理對沖基金長期資本管理(LTCM)倒閉、千禧年後科網股爆煲和911恐襲事件上,皆有出色的表現,令美國經濟一而再、再而三地履險如夷,金融市場所受的衝擊亦甚為短暫,因而奠定了他在市場人士心目中的地位,贏取了市場的信任。
「羅馬並非一日可建成。」要贏取市場人士的信任及尊重,須日積月累,絕非伯南克可以即時取得的。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