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狗年首度與大家見面,筆者祝大家事事順遂,股滙亨通。
過去兩周曾與大家分析過一些不利美元的因素,包括了美國加息周期快將見頂、樓市泡沫難再膨脹,以及雙赤問題懸而未決等。不過,這些皆是美國內部經濟的結構性問題,其實更大的隱憂在於外圍因素。筆者所指的,是外國央行或減持美元,以及一些石油出口國家正積極計劃不再純粹用美元定價的問題。
如果大家有留意,自然知道中國人行有官員在早前表示有意調整外滙儲備組合,以增加投資效益。中國現時是僅次於日本、擁有全球第二大外滙儲備的國家,中美貿差則早已超越日本。
供求關係恐逆轉
中國一向把出口所賺取的外滙收入大部份用來購買美國債券,此舉除了可紓緩人民幣的升值壓力,亦有助美國填補龐大的經常帳赤字缺口,對中美兩國起互惠作用。一旦中國減購美債,又或者減持美元在外滙儲備中的比重,便會令美元的供求關係逆轉。當然,中國絕不可以倉卒行事,因為美元若大幅貶值,擁有大量美元儲備的中國,亦會蒙受重大損失。
至於油元亦是支撐美元的其中一項重要因素,尤其是以美元定價和交收的油價,近5年來上升了差不多4倍,令美元需求大增,成為支持美元滙價的一股重要力量,但有傳聞指不少反美產油國正部署改以歐元定價,一則可分散風險,二來則可向美國一顯顏色。計劃若成事,美元更加危危乎。
有分析指不少富豪如蓋茨、畢菲特和索羅斯等去年因看淡美元而慘遭滑鐵盧,主要是忽略了中國冒起這項因素,但我認為市場輕視了聯儲局持續加息的決心,以及油價暴升令美元需求急增這兩項因素,亦應該算上一筆。既然美元正備受外來及內在的不利因素衝擊,其後市應該看好還是看淡,相信已不言而喻。
趙善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