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買賣要簽合約,上學求知識也要簽合約?英國著名學府牛津大學,為避免學生藉口教學質素和學費不符大興訴訟,計劃讓入學新生簽合約,承諾交齊功課上足堂,若成事將開英國大學首例。
牛津大學將於九月增加學費至三千英鎊(約四萬一千多港元),校方害怕學生會趁機要求提高課程質素,甚至藉口教學質素和學費不符而大興訴訟;加上近年告大學蔚然成風,學生往往將成績差歸咎於教學不善,因此決定引入合約制,規定學生做好本份,保證學生質素。
條文規定須完成所有習作
這決定並非杞人憂天。據英國《泰晤士報》報道,四年前一名大學生,就控告伍爾弗漢普頓大學演講廳過於擠擁、導師批改習作有文法錯誤等,最後庭外和解,獲賠償三萬英鎊(約四十一萬二千多港元)。因此,牛津一旦開了先例,其他大學預料都會跟隨實施新生合約制。
合約條文由牛津大學聖三一學院院長、王室法律顧問貝洛夫(MichaelBeloff)草擬,以保護牛津大學各學院權益為主,已獲學院會議通過,今年秋季入學的新生全須簽署,而大學本部則計劃明年引入類似合約。
其中一項條文規定:「導師、研究員、講師,或任何獲學院委任的合資格人員分派的習作,學生必須全部完成。」當中包括「完成論文、上大課和導修課,以及出席大學和學院內部考試。」
各學院院長大力支持合約制,認為君子協定時代已過,辦學必須符合現代商業實際情況,貝洛夫直言:「五十年前沒人會想到這東西,但我們現正生活在盛行訴訟的社會。」
別以為交了學費就有學位
合約制如箭在弦,但牛津大學學生會長諾里斯(EmmaNorris)卻大為不滿,指校方決定前未有諮詢學生,「我們不期望維持原狀,但如果要改變教學課程、住宿或學費等事,我們希望能參與討論。」
英國另一著名學府劍橋大學的發言人說,劍橋暫未有計劃引入類似合約制,指學生填寫入學表格後,已自動被大學規定約束,暗示合約制多此一舉。但愈來愈多大學對合約制大感興趣,不少更視為重新平衡學校和學生關係的良機,提醒學生別以為交了學費,甚麼也不做就可拿到學位。
英國《泰晤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