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盛集團(3368)於去年11月底以每股9.80元上市,兩個月內升幅達1倍,本欄於12月上旬認為可看中線,當時股價13.10元,至今升幅亦逾5成。
百盛上市後的焦點,集中於收購擴大,當時表示3年內將耗資5億元(人民幣.下同)收購10至14間百貨店,上周四,已公布作出相應行動,訂立初步協議,可能收購北京百盛股權44%,已向賣家支付1.1億元可退還定金,以表誠意,正等待賣家作資產評估,該權益是國有資產,需要經國資監批准及公開拍賣,因而可能交易代價仍未確定。
北京百盛於北京、太原、鄭州及哈爾濱經營百貨業,亦擁有新疆百盛股權51%,北京百盛04年純利9063萬元,新疆百貨則虧損536萬元。
股權雖要經拍賣,但只是程序,百盛將處優勢,原因是已擁有北京百盛56%。嚴格來說,收購北京百盛44%,相信不包括在上述的收購百貨公司計劃,也即是原定的收購計劃仍待展開。
百盛增購北京百盛股權,將全資擁有,日後決策更具效率,擴展業務亦享有更大靈活性,不必與合作者商討。同時,這項收購也必然有利,業務可以繼續順利經營,若新收購百貨公司,則可能涉及一些重組,因而增購股權是有利,只是回報率多少而已。
內地消費熱可受惠
中國11個5年計劃,側重於刺激內部消費,市場已對此作出回應,不少消費股因而急升。百盛經營百貨,盡是消費品,並於26個城市經營37間百貨店及2間超級購物中心,其中銷售以上海及北京為主,佔營業總額52%,其他城市的銷售額亦在增長中,並將受惠於政策的刺激,事實上,內地人民收入上升,消費能力提高,可以配合國家政策,若干評論認為內地電子產品專賣店相繼湧現,是一項競爭,而百盛有關銷售只佔總額12%,影響不大,所謂萬象歸於市,從近期股價表現可見未受競爭的影響。
百盛股價19.80元,預期今年PE33倍,已是相當高,但未計及今年收購可能的增長,不過亦非抵買,看情勢,貨源歸邊,特別是市場利消費股,雖不應低估,為審慎計,只宜持有候機獲利回吐。
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