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狗年,筆者祝願《蘋果日報》讀者身體健康、新年進步、從心所欲。
其實要從心所欲並不困難,只要要求低些,便很容易達到目的;要求若過高,可能最後感到挫折及失望。
有些心理學家曾經研究過,是不是愈多錢便愈開心?答案是否定的。擁有很多財富的人,生活可能極不快樂,因為他們會無時無刻想再賺多些錢,當願望不能達成之時,便感到挫敗、失望。
心理學家認為,人開心與否,與個人人際關係的好壞有關,例如與父母、兄弟姊妹、朋友、工作夥伴等的關係,多於與錢的關係。
為何有些人得到一些意外之財,便會顯得十分開心?答案是,如果事實超於預期,人腦會分泌出一種叫做「多巴胺」的化學物質,使人感覺興奮及雀躍。但假若今次預期達到,下次的預期便會相應提高,要大腦分泌相同份量「多巴胺」而達至開心的效果,便要現實超出預期才行。
知足常樂最忌貪婪
投資賺錢之時,今年賺1萬可能會很高興,但下年的賺錢預期可能會提升至要賺2萬元,才有些興奮的感覺,再下一年可能要賺5萬、十萬……。結果,到了不能達標之時,自己會感到失望。這種對錢的期望狀態不斷提升,就叫做「貪婪」。
其實中國早就提供了時常開心的辦法,叫做「知足常樂」,而這句說話亦適用於投資之道。
浸大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