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美食當前,新春佳節大肆放縱食慾,不但肚皮受罪,更有可能令「壞膽固醇」(即低密度膽固醇)有機可乘,逐漸蠶食健康,甚至引發冠心病。要吃得健康,不一定清茶淡飯,吃纖維、大豆、冬菇、木耳等常見食物,均能有效降低體內的膽固醇水平。有學者建議膽固醇偏高、但毋須服用控制藥物的人士,透過日常飲食即可降低體內膽固醇水平。
香港中文大學生物化學系、食品及營養科學專業教授陳振宇表示,高膽固醇、高血壓及吸煙是引致冠心病的主要原因,要保障心臟健康,可選擇功能食品。
陳振宇稱,總結多個動物及人體實驗數據,相信纖維、植物固醇、植物雌激素、山楂、兒茶素、菌類、紅麯米(RedYeastRice)、米糠油(RiceBranOil)、蒜提取物、海藻、發酵奶製品(如乳酪)、甘蔗原素(Policosanols)及蘋果十三種食品或成份,能有助降低膽固醇。
大豆防壞膽固醇作惡
「就像纖維,能增加膽酸的分泌,令胰島素保持穩定,在大腸中打破脂肪酸的長鏈,抑制膽固醇的合成。」陳振宇指出燕麥及大麥均含有纖維,巿民可適量食用。除纖維外,存在於植物油中的植物固醇是膽固醇的「競爭對手」,爭取被人體吸收,變相抑制膽固醇合成。
常見的食物包括大豆及中藥常用的葛根,則含植物雌激素,能影響低密度膽固醇受體,防止壞膽固醇「作惡」。陳振宇又特別提到甘蔗原素(Policosanols),「在甘蔗的外面有一層蠟,含有初級醇(primaryalcohols),日常只要進食豆苗就可以吸收,能有效將膽固醇降低百分之十五。」
陳振宇建議膽固醇偏高,但不用服用控制藥物的「邊緣人士」,毋須額外購買營養補充劑,只需多吃上述食品,即可達致一定降低體內膽固醇水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