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是錢零用錢交予管理<br>兒童理財行動來實踐

利是錢零用錢交予管理
兒童理財行動來實踐

農曆新年,小孩子都會收到一筆利是錢,不少父母都會為子女開個兒童戶口,把利是儲起來。有兒童理財專家建議,除了放進銀行,不妨將小部份利是錢發回給小朋友,並配合零用錢,讓他自行管理,藉此向小孩子灌輸理財概念。

根本教育中心課程及培訓總監黃紹文指出,向小朋友灌輸理財概念,愈早愈好,不過因應小朋友的年齡,應予以不同層次、不同深度的方法。「現在許多父母只有1、2個孩子,難免想盡量滿足他們的慾望;若然一有要求就買給他們,這會讓他們錯覺資源是無限,一切理所當然。」黃紹文強調,兒童學習理財不單是學習如何管理金錢,而是要小朋友學懂分享、珍惜及儲蓄。

只儲不花不健康

黃紹文指出,隨着時代進步,兒童理財是一個日趨重要的課題,但仍有不少父母掉以輕心,以為不用學,大了自然懂。「我發現家長的態度主要有2個極端,不是覺得不用學,就是過份緊張,認為理財就是『只儲不花』,卻沒有灌輸「應使則使」的道理,這樣對小朋友的成長也有影響。」
他舉一個實例:「有個讀初小的孩子,每逢學校旅行、出外活動,媽媽給他的零用錢都不用,反而會叫朋友請,又問朋友借錢,之後便忘了還。對金錢過份吝嗇,可能會影響他日後的人際關係。」

6歲起每周60元

如何實踐理財教育呢,黃紹文說,要考慮到小孩子的年齡予以適當的指導。他說,幼稚園階段的小朋友,家長可以教他們分辨不同錢幣和紙幣的顏色,讓他們對金錢有初步概念;到了初小,便可以教他們分辨不同幣值,讓他們掌握「金錢」背後的價值。高小的小朋友除了要給他們管理金錢的機會,還可以給他們一個金額,由他們去策劃一次全家活動。
他建議:「不妨給他們一筆多一點的錢,例如800元,由他們策劃一家人全天的行程,包括車費、膳食、入場費等,當然須要求他們出發前先做好準備功夫,把詳細計劃寫下來,這同時也訓練小孩子的組織能力。」他補充,多試幾次之後,小孩子更會發現,原來不一定是花錢最多的那一天,才會最開心。
黃紹文鼓勵家長給子女零用錢,「其實從小開始更好,因為他們若然做得不對,家長較易提出引導。」他建議6歲開始,每星期60元,然後每年加10元。

目標儲蓄見成效

他建議父母:「今年的利是錢,可以拿出20至30%給小朋友自己管理,再配合零用錢,教導他們有目標地儲蓄(TargetSavings)。可以教他們把錢分作4份,分別是儲蓄、消費、投資及捐款。儲蓄又可以因應他們的消費欲望,分為長、中、短期。並要教曉他們認識『必要』及『非必要』消費。」
當然家長要多些鼓勵,例如孩子想儲錢去迪士尼樂園,家長可以跟他約定,儲了多少家長就會拿出相同的數目,這樣他們就更有心機去儲。他指出大部份父母的通病是叫小朋友把利是錢或零用錢儲起來留作日後讀大學之用,「不要為小孩子訂立太長遠的目標,因為他們根本不明白,反而令他們缺乏儲錢動力。」
總括來說,黃紹文說,最重要是3個C,即Concept、Cashflow、Control。「其實大人小孩也一樣,只是層次不同,做好3個C,自然會有健康的理財態度。」
記者:劉積玲

農曆新年期間,不少銀行的兒童戶口均推出優惠計劃,吸納「利是錢」。

農曆新年期間,不少銀行的兒童戶口均推出優惠計劃,吸納「利是錢」。